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吴瑾菁:茶人·茶事·茶思——2022暑期湖北茶文化考察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江西师范大学 吴瑾菁

 

2022年8月8日至19日,人大茶哲所赴湖北省进行了暑期茶文化考察活动。期间,人大茶哲所湖北茶文化调研组奔赴英山、团风、赤壁、宜昌、巴东、五峰、利川、宣恩、来凤等地20余家茶企开展了相关调研活动,考察了茶文化遗址和茶文化博物馆,与多位专业茶人进行了深度交谈,对湖北省茶产业现状、茶文化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此次的调研活动,湖北的茶人和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此引发了对湖北茶产业及茶文化的一些初步思考。

一、茶人印象

在调研中,我们与几位资深茶人进行了深度交谈,并在一起进行了品茗、叙茶。湖北的这几位茶人在专业领域的专注和用心令人感动。

叶雪平:湖北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会长、英山县绿屏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雪平会长现年65岁,从事茶产业38年,是全国劳动模范。英山县并不是传统的茶区。过去曾经有茶叶种植,但不成规模。英山的茶叶种植是凭借当地优势生态环境和紧邻安徽的优越地理位置,在当代发展起来的。叶雪平会长经历了英山茶叶从无到有的艰辛过程,推动了英山云雾的标准化制定和运作。英山云雾作为地理标志产品,要让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就需要各厂家的产品具有标准品质。叶雪平会长通过制定英山云雾标准,通过协会对各会员单位进行两年一次的标准检查,以此标准作为产品准入门槛。通过产品的标准化制定和运作,推动了英山云雾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现有500余家企业,省级龙头企业7家,英山云雾也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名茶。全县共有15万人从事茶相关产业。看着叶会长黝黑的脸庞,说起茶叶品质时生动的姿态语言,可以意识到这位茶人对其热爱的茶事业倾注的热情和投入。更令人佩服的是,这位年近古稀的劳模紧跟时代步伐,在线下销售疲软的形势下,转战线上平台,亲自上抖音平台进行产品直播带货。

甘多平:赵李桥茶厂第四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原赵李桥茶厂书记。甘多平先生自青年时代就来到了赵李桥茶厂,当时,该茶厂还是国营企业。进厂后,深入各个制茶环节,虚心学习青砖茶的制作工艺,成为了青砖茶制作工艺的第四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随着茶厂的改制,甘多平先生成为了茶厂的技术负责人,继续从事青砖茶的制作工作。青砖茶是赤壁的特色茶产品,历史悠久,曾是砖茶生产的国家定点企业,生产专供边疆牧民需要的“边销茶”。青砖茶需要特殊的发酵工艺和环境,对技术有较高要求。甘多平强调,茶叶是中国传统产品,需要符合中国文化的特质。从五行特质来讲,茶属木。因此,在压砖环节,现有工艺用金属磨具进行压制,这是不可以的。赵李桥茶厂一直在压制磨具上坚持朝向茶叶一面用木质磨具,以保有茶叶的本有特质和属性。从甘多平先生的身上,就此细节可以看到茶人对自己事业的坚持和热爱。

罗祥恒:宜都市潘家湾富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家湾是宜昌市最美乡镇,也是公司茶园的核心产区,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和独特的富锌土壤带。罗董事长也是以为资深茶人,谈及自己热爱的茶园和茶业,激情四射。他认为:好茶是种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为此,公司目前在神农架周边的房县,也是北纬30度地区发展了1200亩的野茶基地,主打绿色、环保、无污染的茶产品。在罗祥恒董事长看来,中国目前的茶产业面临的困境是:两头高、中间少。所谓两头高,是指生产追求茶叶好看的高端人群和追求茶叶便宜的低端人群需要的企业占数过多,而能够生产品质优良且价格不贵的中间产品的企业不多。也就是说,缺少生产真正好茶的企业。从与罗董事长的交谈可以看到,这位资深茶人对自己的事业是有追求的。谈到国内的红茶生产产区,罗董事长头头是道。同时,他也谈到自己为考察某棵古树不惜奔赴千里,旅途艰辛的经历。

二、茶事各类

我们此行主要是深入茶企进行调研,各种类型的茶企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据湖北省人民政府二级巡视员孙军介绍,湖北茶产业发展势头正旺。现有茶园种植面积553万亩,茶产量每年40万吨,产值居全国第四、中部地区第一。这样的成绩与湖北蓬勃发展的各类茶企密不可分。

本土成长型。团风县雪山岭村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本土成长型的代表,尽管其茶产业不能算是典型的企业生产,只是具有合作社性质的茶叶生产。雪山岭村由原油榨湾村和叶家冲村合并命名,是杜皮乡最偏远的山区村,也是一个长期贫困的乡村。2008年,孙小林担任该村书记,他一直思考,该用什么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一直到2014年,他喝到了白茶,感觉口感很好且价格昂贵,就想,自己的村子能否进行种植呢?于是,他进行了白茶种植考察,到了安徽的金寨县,引入了白茶茶苗,开始了雪山岭村的茶叶种植之路。历经了发展的艰辛道路,今天的雪山岭村已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走上了产业振兴的致富道路。

外来创业型。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是典型的外来创业型企业。公司董事长张文旗是来恩施旅游时,了解到了恩施传统名茶恩施玉露,非常感兴趣。2005年,由恩施市政府招商引资,投资组建了润邦茶业,致力于恢复濒临失传的恩施玉露手工制作工艺。现在已经成为了“恩施玉露”现代加工技艺的原创者和生产加工标准的制作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恩施玉露生产的龙头企业,湖北省农业、林业重点龙头企业。除润邦这样的大型企业外,我们还遇到了从广东潮汕地区来巴东进行茶叶种植的高行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将潮汕地区特有的老枞引入神农架地区进行绿色种植,业已初成规模。

出口导向型。云头山·利川红,金利茶业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的茶企。据公司董事长王启茂介绍,公司自2011年成立,主要从事大宗茶的生产和销售。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西北非洲每年需要进口大量茶叶,比如摩洛哥。2014年,借助食品展的机会,去到了摩洛哥进行调研,公司将西北非洲作为了茶叶主销地。加之,摩洛哥茶叶进口规则的改变,促使公司在摩洛哥进行了从事茶叶分装的投资。公司每年占摩洛哥市场约5%-10%的份额。遗憾的是,由于疫情爆发,摩洛哥的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公司的出口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

专注名优型。五峰采花茶业有限公司专注名优茶生产。该茶厂的前身是国营精制茶厂,主要生产出口红茶,后来几经改制,成为采花茶业。原先做出口茶的时候,出口茶占到了公司茶叶生产的80%的产量,但利润并不高。因此,公司战略放弃了大宗茶出口,专注名优茶的生产。现有茶园面积65万亩,基本为绿色有机茶园。采花毛尖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历来有“山水润采花,楚天第一茶”的美誉。名优茶销售是有季节性的,公司为保证茶叶品质,每年与广西等地茶企联系,将未销售完的茶叶用于花茶制作原料,保证产品的当季销售。

三、茶思种种

通过此次考察,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孙军巡视员给予湖北茶产业的评价“发展势头正旺”,同时,我们发现,湖北的茶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境,急需进行深度剖解,实现业态的正向发展。

传统技艺和现代工艺的冲突困境。茶产业是传统产业,考察中,我们发现,湖北的茶企基本突破了传统技艺,运用了现代化加工技术进行茶叶加工制作。这样一来,如何在运用现代工艺的同时保有茶叶传统技艺,面临着冲突和困境。例如:恩施玉露作为名优茶,与其繁琐的制作技艺是分不开的。其型似针,就在于揉捻、整型过程需要有复杂工艺。润邦董事长张文旗介绍到,在当下劳力短期,尤其是技术工人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再用人工来保证制茶技艺。为此,公司投入资金进行了生产线的研发,用标准化的生产取代了人工加工的不可控。可是,恩施玉露作为名优茶,如果只是工业化的加工产品,其工艺特色又该如何凸显呢?我们在考察一家茶企时,企业负责人介绍到,公司进行了高科技的研发投入,将原有的3个月以上的发酵时间缩短为15天。茶叶的发酵过程是复杂而微妙的。高科技的研发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发酵的技术问题,保证口感的真实还原呢?更为重要的是,工业化的现代生产带来了对原料的极大渴求。现有条件下,茶叶的原料生产并不能实现工业化,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农业耕作。为加大原料供应,不可避免就会带来,一些不法农户为了提高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违禁产品对茶叶进行催收。加之,如何实现产量和口感的协调同步,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文化丰富和匮乏的冲突困境。湖北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主要有楚文化、巴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各文化背景下,茶风俗各有不同,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考察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认识到,茶文化对于茶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对茶文化高度重视。遗憾的是,这些企业所理解的茶文化是拼凑和不完整的。其中一家企业在谈及本企业的茶文化时,就融合了所谓的巴文化、楚文化、三峡文化、纤夫文化等。不可否认,茶文化是这些文化的一个组成元素,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地区的茶文化就来自于构成湖北文化元素的每个文化内容。比如,纤夫文化中的茶文化元素肯定就不是风雅的名茶,而是普通大众的饮茶习俗。如果公司主打的茶产品是高端产品,这样的文化解读显然是矛盾和有冲突的。可以说,此次考察到的茶企多多少少都会谈到茶文化,但对于湖北茶文化内涵的挖掘、茶风俗的整理明显不足,对于茶文化如何引领茶产业的发展的认识并不具体。

地域多样性和品牌专一性的冲突困境。湖北是传统的产茶区,茶叶品牌众多,但有影响力的名优茶是明显短板。湖北全境70%地区都产茶,以致茶叶的地域性非常明显。每到一个地区,就有该地区百姓喜闻乐见的名优茶。然而,这些名优茶的影响力辐射范围有限。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主要是恩施玉露,这也是得益于恩施玉露近年来的营销和推广。可以说,我们在考察中能够明显感受到每个地区、地方政府在推广本地茶叶品牌上做出的努力。这就无形之中让湖北省的本土品牌展开了竞争。当今的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是各省的名优茶之间的竞争,比如,浙江的龙井、福建的骏眉、安徽的毛尖……。湖北的这些地域名茶在本省的竞争尚未有结果,何谈在全国范围内的竟跑呢?如果湖北省能够举全省之力打造一个名优茶品牌,就可以凸显竞争优势。然而,这样一来,湖北省域内的名优茶又该如何获得生存优势呢?这是一个棘手、复杂的问题。


  
上一篇熊仲荣:湖湘文明的璀璨代表——湖南衡山的茶俗
下一篇曹刚:茶伦理:喝茶的男人不会变坏?——湖北茶文化考察所思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