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高婕:低吟浅唱品茶诗(一)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作者是中华茶道爱好者,也是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的热心支持者。特意为我们赐稿六篇,作者的信任对我们是最大的鼓励!我们将陆续在本研究所的微信公号、网站、微博推送,敬请关注!

 

                             

“茶韵清清馨绕梁,墨香阵阵意悠长。”

一杯茶,净化我们的心灵世界;一首诗,开启我们的人生篇章。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独坐窗前,细品佳茗,在齿颊余香中翻阅一首首经典茶诗,那是一种遣怀惬意的人生享受。轻诵茶诗,吐纳珠玉,吟咏之间,不觉思绪绵绵,那或朴素或轻灵或淡雅或高洁的诗歌意象,便穿越历史的时空,宛如跳动的音符般,活跃在我们眼前。

悠悠岁月,绵延至今。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为茶而诗,多少僧道雅士,因茶而歌。

且看那闲云野鹤的陆羽,清素耿直的颜鲁公,竹下忘言的钱起,淡泊情怀的白居易,率真豪放的卢仝,清新雅致的元稹,求茶若渴的耶律楚材,这些才高八斗的文豪俊士们不仅爱茶惜茶,品茶赏茶,还把对于茶的至真热爱,化作一首首韵味悠悠的茶诗,将浓浓的诗情和画意融入了青山绿水、江畔松石之中,融入了竹炉汤沸、乳花饽沫之中,那种古典而浪漫的意境便在茶香氤氲中孕育、勃发而升腾。

 

                          

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饮茶一盏,吟诗一章,文人与茶共享雅趣,成就了多少文采飞扬。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寥寥数语,宛如点睛之笔,在展示茶之色、香、味的同时,茶之真、善、美也跃然纸上。若非对茶独具钟情,怎能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词句?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甫,一位是飘逸洒脱的诗仙,一位是沉郁顿挫的诗圣,因为爱茶,我把他们并列在一起:前者留下“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的佳篇,后者“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闲舒适的春风啜茗图。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的七碗茶歌一气呵成,展现了饮茶过程之酣畅淋漓,喝茶喝到如痴如醉、飘然欲仙的境界,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苏轼《水调歌头》里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之乐,可谓情趣盎然;因喝茶去疾,他满怀感激地写下“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的赞誉;他思慕名茶,竟将“佳茗”比作“佳人”,留下“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千古咏叹。

更有诗人白居易堪称茶痴,他以茶助文思,一手持茶盅,一手执笔:“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陆游先生则在惆怅中把品茶当做一种排遣烦闷的方式,“矮纸斜行闲作草,斜窗细乳戏分茶”;而温庭筠在“疏香皓齿有馀味”中“更觉鹤心通杳冥”,似有悟道的感觉了。


  
上一篇陈立:普洱茶的哲学解读
下一篇 高婕:低吟浅唱品茶诗(二)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