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李锡洪:摘茶贵净,净境身心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李锡洪·佛茶居

 

一、净境

自古有“名寺出名茶”之说。生长在佛门清净地的茶或许有了别样的韵味,大概会在精神上有返朴归真、见性明心的浓浓禅味?实际上,名寺能够出名茶的原因更可能在于:寺院周围的自然环境多为高山云雾,宁静悠然之地,山林掩映,泉水源清,这显然适合茶叶的生长,可以说是茶叶生长的福地啊!

茶叶有较强的吸附性,茶园周围是什么气味,它就会留有什么气味。所以,要得到上品的好茶,就必须要从茶树种植、生长阶段开始选择净土净地、净空净水,即净境。茶园要远离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之地,不能有雾霾,不能有重金属污染,甚至不能有噪音污染、辐射污染等等。因此,它一般远离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

茶树应生长在生态环境良好的高海拔山区,空气清新、无公害的生态环境中。具体来说,净境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土壤、水源、周围植被。茶园所处的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好,没有使用过化学肥料、农药、没有重金属污染;附近水源洁净,没有污染;茶树附近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净境条件下生长的茶树才会生机茂盛,摘下的茶芽肥壮,富含营养物质。

此外,在摘茶之前,一定要对茶树周围环境进行比较全面的清理,不能有蜘蛛网或轻尘等不洁物,未有任何污染的可能,这样才能保证茶叶净洁如初。 df0ee68a2afa9ee35fed3f90acddd060.jpg

二、净身

传统茶园的茶工们有一个惯例,那就是在摘茶之前需要“沐浴更衣”,保持身体和衣物的干净,然后再去采摘茶叶,以免损伤茶叶本身具有的茶香。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一书中曾记载“不以指揉,虑气汗熏渍;茶不鲜洁。”这表明古人很早就十分注重对茶叶采摘者的洁净要求。之所以特别强调不能用手指搓揉,是因为担心采茶工的手气和汗水熏染浸渍茶叶上,茶叶不再新鲜洁净。

《大观茶论》又说:“轻寒,英华渐长;条达而不迫,茶工从容致力,故其色味两全。若或时旸郁燠,芽奋甲暴,促工暴力随槁,晷刻所迫……”天气微寒,花草逐渐生长。茶树的枝叶生长缓缓舒展,茶工就能够从容摘茶、制作,所以制作出来的茶叶色味俱佳。如果天气晴朗闷热,芽叶猛长,无形之中催促茶工,急迫导致相对过速的采摘和制作,最后得到的茶就会粗糙。尤其是在谷雨以后,天气晴朗之日,近中午时分,气温大升。这时候摘茶,即便是采摘人员头戴斗笠,也会汗流浃背,这时摘茶,更要注意采茶者的个人卫生。

所以,在采茶前须洁净双手,保持衣冠整洁,同时也要洗净盛装鲜叶的篮、筐,保持茶叶采摘过程中所有使用设备、器具的干净。收集鲜叶的容器必须干净、透气,最好使用竹制或藤制的天然材料编成的筐或篮盛装鲜叶,不能用密封塑料袋来装茶,防止茶叶因受压升温而导致品质劣变。

采摘时,应当严格按照作业要求进行采摘,方能保持芽叶的新鲜、匀净和完整。进一步地,茶叶运输的器具也要保持洁净,整个茶叶种植、采摘、运输、制作等全部过程都不能对生态环境、更不能对茶叶造成污染。

 

三、净心

人们通常强调喝茶者要净心,其实茶叶种植、采摘、制作人员更需要净心。净心就是努力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轻易受外界的干扰,平心祥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净心就是要求每个茶人将自己融入茶中,确立起最本来的自我。

就本性而言,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净”的一方面,我们所做出的后天努力就是守护这份“净”。不因外界细微因素就动摇自己的内心,对茶持一份敬畏心。比如,不能陷入计件工资的陷阱,为增加重量就随意采摘一些茶籽或杂叶老叶,不能受茶价上升的诱惑就采摘弱瘦小芽,不能为了赶时间而忘掉阴雨天不采的古训,等等。

为了得到高品质的茶叶,应在上岗前就对所有采茶工进行采摘技术要领、安全卫生知识、爱茶惜茶品德等各个方面的培训,提高采茶工的综合业务素质。严禁随手将茶籽、茶花、老茶壳甚至杂草带入鲜叶中,以免破坏茶叶的卫生状况好总体品质。必须牢记陆羽《茶经·一之源》中所述“杂以卉莽,饮之成疾”的教诲。茶人要持有一份对待茶叶的初心,不要过多考虑个人的辛苦、市场营销、公司品牌推广,集中考虑的只是尊重每朵茶芽,精心采摘,细心完成每道工艺,静待奇迹好茶的出现。

若能够达到《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那般境界,采茶工或摘茶者、制茶者们就真正做到了净心:在准备做茶时,从不敢随便耗费精神,必定用斋戒来使心灵安静下来。如果斋戒三天,就可以做到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若斋戒五天,就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若斋戒七天,则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此时,采茶者、制茶者就能够做到智巧专一,外界的扰乱全都消失。然后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茶叶的质地;选择最好的季节,最好的时辰,最好的天气,最好的山势,最好的风化石形成的土壤,最好的茶林,这时业已形成的茶的形象便呈现于制茶师的眼前,然后动手采摘制作;不是这样就停止不做。这就是用制茶师的纯真本性融合茶叶的自然天性,摘制成的茶叶巧夺天工,可谓妙手偶得!


  
上一篇李锡洪:摘茶贵技,禁伐揉掐
下一篇毛雨松:九爷的茶铺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