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刘忠荣:2023年暑期茶文化考察报告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本文为第三篇重庆茶文化考察个人心得,作者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刘忠荣


2023820-27日,我加入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的茶文化考察团队,在重庆市农委、农经委的支持下,去了重庆七个区县,参观了十余个具有代表性的茶企或者茶产地。每个考察地都有当地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人带领,有茶企或者茶生产基地的负责人做比较详尽的介绍,更有考察团队里面资深茶文化老师的适时指点。经过几天比较感悟和深入学习,增长了许多对茶饮的知识,对重庆茶产业和茶文化也有了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总的说来,重庆茶产业和茶文化丰富多彩、各有特色,但也面临一些困难。

 

一、重庆茶产业的多样形态

    重庆茶产业相比其他地方的茶产业而言,在笔者的个人印象当中(缺乏精确考证)在更大程度上具有多样性特征。重庆是山地,可耕地被分割得比较零碎,人口居住地也不太集中。就我个人的观察,我认为重庆茶产业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自种茶面积和产量差异很大

在我们这次考察过的十余个茶企中,自种茶叶面积从几百亩到两万多亩不等。永川的石笋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其代表性产品品牌为“永川秀芽·云阖牌”)有3000亩;重庆茶科所直属的重庆云岭茶叶技术有限公司,有800亩的茶园;位居巴南的重庆茶叶(集团)公司(核心品牌“定心”)的茶叶种植20000多亩,重庆益丰茶叶有限公司(“山城”牌重庆沱茶)自有茶园只有500亩;位于綦江区的石角镇新农村的农茗茶叶有限公司,其瀛山茶场只有380亩的规模,这是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最小的茶种植面积了,同属瀛山一脉的另一家茶企雾垚茶叶有限公司,有1000亩茶园;万盛的翠信茶叶有限公司,有16000多亩,其中包括签约的农户自有茶园,丁青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园有1300亩;奉节的香山贡茶基地20000亩,而“夔州真茗”高山云雾茶公司只有1000亩。我们看到的茶园从380亩到20000多亩不等,多数为千亩以下,规模小、茶园地分散等因素对茶企的经营以及产品定位都有一定的影响。

    2、茶企的运行模式的差异

一般而言,运行模式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所有制和管理形式,此次所考察的茶企有国有和集体性质的,也有私营(包括家族式茶企和外来投资承包)和个体性质的。运行模式的另一个方面含义是指经营管理的具体方式,是综合式发展还是单一产业经营。在重庆,各种模式的茶企土地多为流转农民土地,也有直接签约农民私人茶园的,比如万盛的翠信茶叶有限公司。

重庆茶科所直属的重庆云岭有限公司属于国有企业,其公司经营面向茶叶市场的同时,也是作为支撑茶科所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基地。綦江新农村的农茗茶叶有限公司属于村集体经济实体,直接负责公司茶叶种植、生产、销售一条龙工作的就是该村的村长和村支部书记以及他们带领下的少数几个工作人员,该村的自然环境非常好,所种植、采摘的茶青质量不错,制作的绿茶和红茶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村书记和区农委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历史上该地曾经产过贡茶,现在生产的瀛山红茶和瀛丰雪绿茶,即使用高温水冲泡,口感也不错。新农村所属的茶企基本为单一茶产业,规模偏小,村委领导班子想以茶产业带动旅游业,但动力不足,效果还未充分显现。

家族企业模式有巴南重庆茶叶(集团)公司、万盛翠信茶叶有限公司。其中最典型的家族企业大概是万盛的翠信茶叶有限公司,家里的父亲是公司创始人,现担任公司董事长,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均在公司就职,他们各有分工,分别负责技术、生产、销售和财务等业务。翠信也是单一茶企业,公司的高层集中精力致力于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其品牌比较多,体现出不同的层次,著名品类有绿茶“滴翠剑名”和红茶“黑山红”。重庆茶叶(集团)公司,也属家族运行模式,但由于家庭成员比较少,因此,公司管理层也需要对外招聘。重庆茶叶(集团)公司致力于茶叶品牌的研发和创新,其非茶之茶类中的老鹰茶、腊梅花茶,很具特色,市场反响极佳。翠信和重庆茶叶公司的经营模式主要以单一茶产业为模式,他们也在与旅游结合方面做出了探索,但目前尚属于小型、体验型,但可以提供深度的体验和较为专业的指导,游客可以自己采生茶,自己体验加工或者请师傅帮忙加工,许多游客都有较好的现场感。

外来投资承包性质的公司有綦江的雾垚茶叶有限公司(“瀛山雾芽”、“雾垚奶白”)和奉节草堂镇的“香山贡茶”。外来投资的茶企可能面临与当地政府和农户沟通协调、茶叶能否进入当地市场销售等现实问题,雾垚公司这方面的困难较大,“香山贡茶”相对好些,因为其总经理为当地人,并且曾经做过当地的行政管理,因此对当地情况很了解。

非单一茶产业经营模式的有永川的石笋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定青茶叶有限公司。石笋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有3000亩的茶地,但其经营方式不是单一的茶产业,而是发展综合的、循环有机的农业,其中有300亩梅花鹿养殖,鹿茸销售比较好,还有1万头规模的养猪场,猪粪等做有机肥料处理,每年给茶场施肥2-4次,一般是施2次肥,但如果雨水少,就多施肥一两次,以补充土壤的水分。除此之外,他们还发展特色民宿,修在茶园内高地的鸟笼外形民宿建筑,观景视角非常好,每日单价1180-1680元不等,他们又在寨子原古城墙的基础上,打造长达3公里多的古城墙,因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新建文化景点,石笋山园区于2019年被评为4A级景区。定青茶叶有限公司所在地的茶园种茶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但中途几乎废弃,总经理王定兴回乡创业,接续父辈种茶制茶的技术,围绕消费者的口感不断开发新产品。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茶为依托,与中小学联手打造中研学体验基地,也接待各种团队的体验式旅游,他们进军数字经济,进入互联网+领域,创办了“菜背篼”电商平台,负责地方农副产品、土特产的销售。该公司的每年收入中,茶产业这一主业之外,茶旅游、给中小学食堂供食材、网络平台经营等带来的收益已经占据了较大比例。

典型的家庭所有制主要是南川的茶树村,村子的古茶树属于各农户家庭所有;还有奉节的“夔州真茗”公司,公司的1000亩茶园处于海拔1200米的高山,公司制作的云雾茶广受市场好评,品质高,但产量低、规模小,基本属于家庭式作业方式,家里的父亲、儿子负责种植、加工,儿媳负责开实体店销售,产品品类也比较少,销售渠道为线下销售。

3、市场定位的差异

关于市场地位,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山城牌”重庆沱茶,由于自身茶园只有500亩,但年销售量却可以达到800吨之多,用于精加工的原料来源大多是在各地收购的毛茶,以拼配工艺做出各种口感,所以,该公司的定位做文旅路线,与景区联合,并结合重庆市区内的茶馆文化,做出“城市名片”,他们还走入火锅馆,融入“重庆味道”,培养年轻受众,目标是做“能喝掉的茶”。

翠信公司的市场定位是各个不同消费层次,也有轻奢品类,优质“黑山红”一市斤单价可达1万多元。茶树村的茶叶大多为百年以上树龄的大茶树,资源稀缺,比较小众,价位比高,古树茶的茶叶最高可以卖到6万一斤。定青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叶销售几乎为内定制茶,由回头客、老顾客提前下单预定,无需在市场销售,最高也可销售到36千元一斤。

 

二、重庆茶产业的困境

重庆各茶企尽管有诸多的不同,但他们面临的困境基本是相同的。

1、技术和资金、以及销售方面的困难

一路走来,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所有茶企都认为,尽管在茶树培育、茶叶采摘环节,都需要人工,但在茶叶加工方面还是使用机器效果更好,因为机器加工可以把控温度、时间等要素,以实现茶产品品质的稳定。手工加工茶叶成了体验性的项目,或者在产量低、私人少量定制方面,比如定青公司,在炒青环节均采用手工,但手工炒青的设备是公司自行研发的,申请了专利、外形和功能比较特别的手工炒茶机器,通常是一个师傅带领七个人,同时炒青手制,以求生产效率和品质的稳定性。

不过,仍然有不少茶企都感到设备投资和技术改进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在新农村与村委干部交流时,我们发现他们的绿茶品质本身不错,但做茶的师傅对茶的品质很不确定,又无力高价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他们拿着制作好的茶叶四处寻求鉴定评估,却由于难以投资引入高档的理条机,即使质量不错的茶青制作出来的产品茶没有很好的外形,在市场上卖不到应有的价钱。新农村茶企负责人对此问题耿耿于怀,甚至希望考察组成员能为他们提供市场销售渠道。但从我们整个考察行程来看,他们的产量是最小的,茶叶内含物质丰富,鲜爽度很高,“藏在深山无人知”,他们在茶叶销售上遇到的困难很具有代表性。

同样,雾垚公司负责人也明确表示,由于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他们开发出的新品“雾垚奶白”在推广销售上也有相当难度,因迟迟未回本,公司最初的投资人都已经撤出,现在勉励维持的是公司经理夫妇二人。这么好的产品却无法抵达消费者,这也是令人十分心痛的事情。

2、茶文化建设难以突破

在考察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茶企尽力想做出有厚度、被公众认可的茶文化,比如“重庆牌”沱茶,在其生产办公区做了一个小小的重庆沱茶的历史展示馆;南川的茶树村,在外来公司的帮助下专门打造了一个茶博物馆,命名“嘉木源”,取意陆羽《茶经》里面“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之“嘉木”,并且将当地人叫做“一号大茶树”的古茶树命名为“茶树鼻祖”,作为古树村茶文化的一部分。在博物馆里面,通过图片和文字呈现出相关史料关于南川古茶树的记载,有些叙述缺乏依据充足的考证,多数为转述或转引,其中不乏牵强之处,但其致力于茶文化建设的努力可见一斑。据重庆茶叶集团的张总介绍,他们为茶叶品牌命名花费了不少心血、投入了很多资金,仅仅为征集“定心”品牌的命名就向专业的咨询公司交了80万的服务费。

考察组所到的其余的茶企或者茶场,都或多或少提供了相关茶事、茶艺的体验、培训项目,但整个考察过程,我们明显地感到这些茶企在茶文化的提升方面难以破土。825日考察团全体成员回城参加重庆市农经委牵头举办的座谈会,会议期间,西南大学茶科专家童教授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能不能比较简单地说清楚茶文化或者茶哲学到底是什么?其实,茶文化或茶哲学的普及本身就是茶行业和茶企业进行有品质、有内涵的茶文化建设的深厚基础。

3、劳动力缺乏的困境

大部分茶企所在区域都在山区,山区内的农村常住人口少,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基本上都是妇孺老弱留在村里,能够干重活、累活的劳动力很少,特别是清明至谷雨这段采茶旺季,根本不能满足茶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南川德隆镇隆兴村,茶叶、中药材、竹笋是其主要的经济作物,但村子劳动力有限,采茶季节需要请人;奉节草堂镇“香山贡茶”基地有20000亩,但劳动力严重缺乏,甚至茶园里的定期除草工作都十分困难。

总的说来,重庆茶企数量比较多,规模偏小,优势是各有特色,不足是资源分散,不能形成拳头品牌,多数茶叶品牌缺乏知名度,基本在本地销售。这就意味着茶行业相关的各个部门需要齐心协力、献言献计,为推动重庆茶产业、茶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上一篇冉亚清:讲好茶故事 赋能茶产业——2023巴渝茶产业茶文化考察心得
下一篇申玲:茶行记——随人大茶哲所重庆茶文化考察所想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