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施海:多彩黔茶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贵州,一个山青水秀之地,一个县县产茶之省,一个民风多彩之故里。作为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在心中对她始终存有一份淡淡的乡愁。

最初见到茶是20年前。还是中学生的我骑自行车常常看到路边的茶摊,那时候每天放学的路上我都会花5分钱买上一杯,一饮而尽。所谓茶摊就是一个小木桌上放着十几个玻璃杯,每个杯口上还压着一块正方形的玻璃片。揭开后,拿起杯一口就下肚,那份畅快与爽朗,至今久存在心。

b0d4069af698365d2ed0609be14af644.jpg

     图 1:风雪中的贵州茶园

贵州多山,开门见山。茶叶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其海拔起步价就已上千,加之气候冷凉,四季如春,孕育出了不可复制的黔茶。

在贵州的茶园,很多是大面积连片的,我们常称为茶海,一眼望去,满满的绿意,旺盛的生机。置身茶园,守望茶心,总给人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回甘”。人之于茶,在品得法,茶含人气,近茶之语。茶事,茶之事,无非于烧水煮茶。其中,吃茶在于浸润。透过一杯茶汤去还原当地的生长环境,去了解茶的人情世故,去敬畏先祖前辈,去感知每一个当下万物有灵。

在贵州的茶山,那一片片有着山野之气的林子,没几步就是古茶树,还有很多伴生植物,甚至还能看到很多野生小动物。不管是远观还是近看,他们都是那么有亲切感,仿佛认识了好长时间似的。

此时,还是那片叶子,我们习以为常的茶叶。茶,源于作物,而后展其饮,闻茶即清溪,其气怡本源。茶之所品相,入香汤味韵,进而通其性,知其源山水,置器水达境。是故,同山不同气,同树不同汤,同汤不同味,之于茶入法。观乎韵其中,一叶拿与放,数年味在醇。观茶之初貌,其涵品心如,茶亦随影,其趣意往。赏茶不同,变者万千,不变如一,茶来入境,入口解渴。

每个城市都有茶馆,这是一个信息多元交流之所,是形色现象荟萃之地,是百姓大众闲暇的去处。小时候,大人们称去茶馆为“蹲茶馆”,20世纪90年代,贵阳延安路上的几家茶馆,华灯初上,茶客接踵而至。在灰暗的灯光下,十几张方桌、条凳座无虚席,桌上是一个个粗陶白瓷的盖碗。茶馆里多是老主顾,只要一入座,就会有人边提着壶边吆喝着“开水未曾开,开了就拿来”,迎面为客人加水……

4cfcdade5327706f86f6eb6a6baca93e.jpg

    图 2:山水中的某贵州茶馆

在贵州的茶馆。一壶一杯一人一泉一茶,常邀岁月炉火,烹煮云际天涯。日子在茶中悠悠泛起,虽杯盏起落,汤依留香。待茶如待人,对之用心则报以甘醇,反之则苦涩,故曰:茶情人意。置身茶馆,自然是人来人往,我们常常认为在喝茶,说不定在被茶喝呢?时间长了,交道久了,大伙自然融到这杯茶汤中去了。去干什么呢?去荡漾!使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茶馆的日子,喝茶是一份专注度。

多彩黔茶欢迎大家都来置身其中,自由呼吸。


  
上一篇李锡洪:摘茶贵择 紫笋颖拔
下一篇李锡洪:摘茶贵技,禁伐揉掐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