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征文获奖作品】李锡洪:春茶革命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李锡洪(一等奖获得者)

 

很想把春茶革命写成一篇能带来有狂风暴雨般有影响力的论文,引起一场颠覆性的茶界革命。于是在心中不断的运筹,要有勇气有底蕴更要有实力,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则仿佛怎样准备也不为过,因为这是要真真切切地准备一场茶叶的革命呢。今天有空写一下自己对茶的心得,一吐为快对春茶革命的一些理解与展望,算是革命前的演说,看看能否找到几个革命同志。

从事茶行业多年,每每与新茶友交谈,往往是喜欢从什么时间喝什么茶谈起,慢慢会讲到什么样的茶是好茶这样一个话题。近两年的对间,把对好茶的研究,整理成册,写成《好茶之道》一书,分别从天的因素、地的因素、人的因素具体来分析好茶的“道”是什么。也有事无事地喜欢跟刚见面的新茶友和常见面的老茶友来讲述自己对好茶之道的见解,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真的有点迷恋了。有茶友说我“进去了”,是说我着迷于探索好茶之道当中,如痴似狂了。

我们对茶的概念认识,一般停留在茶是茶树上的树叶子这一简单的理解。所以我们从茶树上摘下鲜叶,加工成干茶,泡制成茶汤,端杯细品轻啜,都可称之为“茶”了。但因为茶为健康、时尚、富有文化内含的饮料,是“好”的代名词,于是我们喜欢用加法。什么饮品都喜欢叫作茶,比如各种花的茶,各种草的茶,各种果的茶。还专门起了一个名字:“非茶之茶”。其实它们不是茶,没有任何茶的成份,只是喝的这种形式像在喝茶,于是也叫茶了。

其实即便是从茶树上釆摘的茶叶,也不全都是好茶。影响茶叶质量有许多因素----采摘季节:春、夏、秋、冬;采摘天气:风、晴、雨、露;采摘时辰:上午、中午、下午;种植土壤:酸性、中性、碱性;生长土地透气与否、含水量多少、肥沃程度强弱;山的阳坡还是阴坡;有无树林遮蔽;茶树树龄老还是小;摘茶的技艺水平的高低;加工茶叶工艺的多样;贮存茶叶的温度、湿度、氧气、光照、异味;泡茶方法的煮、煎、点、泡等等,都会对茶有影响。只有深通茶性,才能巧遇佳茗。

突然,我又有了一个极简主义的想法,能否用很简短的语言来说明什么是好茶之道,一句话甚至一个字来高度概括什么才是好茶之道呢?于是,又用减法,分析所有的因素之中,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起决定性的因素呢?经过仔细研究,我认为这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采茶的季节必须是春天!

也许有人不以为然,因为每个人都会想到采茶季节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但问题是您把这个重要因素放在什么位置上,我的意思是说,一定要把它放在“天”的位置上,它就是天,采茶的季节就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天”。

0d2e06212fbc3369a2abc842510ffd2a.jpg


我们有必要采取狭义的方式来给茶定义,也就是把每年5月5日立夏之前采的春茶称之茶,这就是真正的好茶,也是本人所主张的"狭义茶"概念。我把每年5月5日之前采的才是茶这样一个规定,称之为“春茶革命”。相应地,为了方便,不妨把秋茶称之为荈;把冬茶称之为槚,因为采了有产量增加的"假象";夏茶,就定名为草吧。铁观音为代表的闽南乌龙和台湾乌龙,品质也不错,可以看做是"荈"中的奇葩了。

有人可能一生都在喝茶,比如有人活到九十岁,他们自认为喝的是茶,喝了一辈子茶,但从“只有春天采的才叫茶”这一狭义茶概念来理解,您可能喝的不是茶叶,而只是树叶。那么这个茶叶的采摘季节有那么重要吗?又如何去理解这种重要性?有下面几个例子可以做比喻:

对于北方人来说,最容易理解的一个例子就是香椿。春天采的头茬的香椿很粗很壮,很香很嫩,很可口,这时的香椿卖的很贵,可以卖五块多一两。然后一个礼拜以后就变成了五块钱一斤的香椿了,一个月以后就是一块钱换一堆的三茬香椿了。夏天的时候香椿长在香椿树上,没人去采,因为它不好吃。茶叶,实际上也一样。春天的茶叶特别好喝。夏天采的茶叶很便宜,不好喝。而且夏天的茶叶,或多或少有农药残留。因为夏天的时候虫子多,需要打农药驱虫。但是春天的时候,因为天还冷,虫子都没长出来,没人又花钱又出力去打农药。

第二个比喻就是南方的竹笋。北方人对竹子不是很了解,但知道南方有一道非常出名又可口的名菜就是竹笋。北方人认为最好的竹笋肯定是春笋了啊,实际上的南方最好的竹笋,不是春笋而是冬笋。南方采竹笋就是以冒出地面为界,已经冒出地面的就称之为春笋,没有冒出地面的就是冬笋。所以采冬笋时就要看哪个地方地面有裂缝,刨开。刨出来的笋又粗又壮又嫩非常好吃,就是冬笋。

冬笋就相当于我们春天采的头茬的明前茶,非常好喝,非常甜、香、润、柔、滑、顺。冒出地面的春笋就像谷雨前后的二春茶和三春茶,稍逊一点儿但也是可以吃的。夏天的时候。竹笋一冒地面就会疯长,咀嚼时又硬又老,是没法吃的,正如夏茶又苦又涩。所以有农谚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

从营养成分来分析也不一样,春天采的茶叶,含有氨基酸比较多,而咖啡碱比较少。不但饮来鲜爽可口,让人非常舒服,而且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却很少影响睡眠,还富有安神和提高记忆力的功效。

第三个比喻就是茵陈蒿,茵陈是一味中药。《本草纲目》中记栽:“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黄疸古代也称黄痨,服茵陈这味中药可以治愈,但是一定要春天三月份采的才有治病的药效。民间还有“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据说神医华佗用了三年时间,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茵陈的功效。为了使人们便于识别,他还编了一首《茵陈蒿歌》:“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须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茶也一样,春天采的茶,功效最佳。

“革命了,革命了,春茶革命了,你们不知道吗?”我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一个人在那里举着自己做的小旗在呐喊。希望厂家在每一批茶叶上都注明出厂日期的同时,也要注明具体采摘日期,这样更有参考价值。

虽然没多少人响应,却在想象春茶革命会引起的世界影响了。首先欧洲,有多少国家,这么多年里喝的只是夏草,而不是茶叶,如果他们一念之间明白了只有春天采的才是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3月31日,美国众议院以469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投票通过了《陆羽美利坚合众国历史地位认定法案》(简称陆羽法案),将中国茶圣陆羽认定为美国国父。

陆羽法案提出者认为:

如果没有陆羽,就没有公元780年写成的《茶经》。

没有《茶经》,就没有延绵了上千年的东方茶文化。

没有东方茶文化,1610年荷兰人就不会把茶叶从中国带回欧洲。

不把茶叶带回欧洲,就不会有17世纪风靡英国的饮茶风尚。

没有英国饮茶风尚,出海淘金的英国人就不会把喝茶的习惯带到北美新大陆。

北美新大陆的人民不喝茶,就不会有巨大的北美茶叶贸易。

没有北美茶叶贸易,就不会有1773年英国针对北美颁布的《茶税法》。

没有《茶税法》,就不会有反抗暴政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没有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就不会派兵镇压,就不会和北美民兵发生冲突。

没有和北美民兵发生冲突,就不会有莱克星顿的第一声枪响,就没有美国独立战争,当然就不会有美国。

所以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陆羽,就没有美国。

美国肯认陆羽为国父,可能其根本原因还是饮茶有益,希望唤醒人们的饮茶之风。我想说的是,如果他们细研《茶经》:“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知道只有春天采的才是茶,会引起更深层次的一场革命。

饮茶没有国别,真心希望每个喝茶的人,都能喝到春茶,好茶!

革命了,革命了,春茶革命了,你知道吗?……

  
上一篇刘婷婷:北宋生活家苏轼的“泡茶教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下一篇戴荣里:茶里茶外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