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云南茶俗考察散记(下)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8月23日傍晚,抵达老姆登
22日,罗际鸿老师从台湾、黄西谊老师和李淑英老师从北京到了昆明,王雅清老师特意从九江赶来,谭云华老师则从玉溪过来,我从勐海飞来,我们一道经昆明飞到了保山。(在)保山汇合后坐上接我们的车,到了六库。退休教师王黎清大姐全程陪同我们,一行七人开启了让无数人羡慕不已的怒江行。
图 14:走完怒江全程的七勇士
昨天雅清在群里说中午她的中学班主任请我们吃饭。为了这顿传说中的傈僳族手抓饭,我们没有吃早饭,中午大快朵颐后,驱车前往福贡县老姆登村。
图 16:晚霞为老姆登教堂和远处的皇冠山增添了神秘感
沿途都是峡谷中行进,怒江不离视线,山体的位置和天空的色彩则千变万化,美不胜收。下午近五点到达老姆登村。入住后,放下行李,驱车去老姆登茶厂。
茶厂的厂长和大林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因茶园海拔2700米,此处茶被称为“高山茶”。怒江历史上不产茶,60年代从勐海引种。曾有製茶專業師傅到此地了解,認為老姆登所产茶葉較適合做绿茶和红茶,但无法做普洱茶或部分发酵茶。和厂长亲自给我们泡茶,并讲解他的制茶工艺的独到之处,他说他的厂子里有晒制绿茶、杀青绿茶(又叫烘青绿茶,指萎凋后、滚筒炒鍋杀青,高温同时完成干燥)、晒制红茶(具体工艺包括拣选、萎凋、日晒、多次翻晒,强日光天,三四天可完成),据说晒制红茶工艺是他自己看电视学习加自家体会、反复练习掌握的,获得了科技部奖,省里放了5万元奖金。他自己有百余亩茶园,其他是通过合作社内会员提供毛料,他是合作社负责人。
图 17:老姆登茶厂的女工在拣茶
晒制绿茶工艺也三四天完成,其间稍许翻动,均匀为原则。曝晒时茶叶层要薄薄一层,以均匀晒干为原则。有微微发酵,采摘时本来就有叶面和茶梗的轻微损伤,伤面会出现天然的发酵。
罗老师得知茶园的朝向是西边之后,对我说,茶园一般朝东或东南向会比较好,老姆登茶园朝西,日照时间和方向不是很适宜。最好是清晨日出即日曬進行光合作用,讓茶葉內部有適當的化學作用,下半天日照時間較少提早降溫休息。朝西的茶園沒有這種條件,茶質較差。
我们买了一些茶,和厂长还送了我们每人半斤茶。走时我们拿了些新鲜茶叶请民宿主人加工,晚饭就多了一道茶叶炒鸡蛋。味道美极啦!
图 18:不胜酒力的罗际鸿老师被客栈主人动听的歌声“骗”喝下了不少酒
8月24日早餐喝酥油茶
酥油茶不仅藏族爱喝,到了云南才知道,傈僳族、怒族等民族也爱喝,长久生活在怒江的白族人雅清和她的姐姐都说她们也爱喝酥油茶。
早餐的饮料就是酥油茶。黎清大姐告诉我酥油茶的做法。先把砖茶敲碎、烧开,然后倒入另一个器皿中,也就是滤掉了茶渣,加上酥油、盐之后充分搅拌,就可以喝了。比较讲究的话,还可以加入核桃粉、芝麻粉、花生粉或者鸡蛋,汉人加后者居多。
还有漆油茶,这是贡山县的傈僳族所特有的饮料。做法与酥油茶类似,只是最后加的是漆油。也有将酥油和漆油混合的做法,叫酥油漆油茶。
图 19:在村公所前休憩的白族老人
8月25日在丙中洛镇早餐吃包子、喝油茶。
黎清大姐之前来过丙中洛镇,她说之前全是平房,分布在山坡上,跟周围的绿色、雪山浑然一体。现在外地来的多了,成为旅游景点后,很多平房拆了,盖了很多内地常见的楼房。丙中洛镇也是茶马古道进入西藏的必经之路,之前交通不便,外人甚少,人为开发也较少,故保留下了不少古旧的风貌。例如,天主教堂、雾里村、秋那桶村等。
图 20:丙中洛镇上的天主教堂
我们在丙中洛镇吃了三餐饭,发现丙中洛镇上已经是以外地人居多,吃的东西也出现了混合、交杂。我们吃的早餐就是油茶配包子。
图 21:壮观的怒江第一湾
图 21:在怒江遇到的独龙族纹面老者
据说油茶原本是丽江市永胜县汉人喜爱的吃法。做法是用猪油将大米和干绿茶一道炒黄后加盐、加水,慢慢顿炖,直至米完全炖烂(滤掉或不滤掉的都有),将鸡蛋打成花后倒入。来自做生意的永胜人挺多,把油茶也带进来了。
图 22:进藏之路上的秋那桶村
8月28日中午至鹤庆
因司机不熟路线绕道,迟至下午两点多才到大理市鹤庆县,雅清的故乡。
雅清对她的家乡充满了自豪感,认为它是天底下最美的地方,例如开满五彩洋芋花的时节比日本北海道还美。她给我们安排的一个活动内容就是去马厂村体验传统彝族和白族的茶俗——罐罐茶。
吃过午饭,我们就随车离开县城往西上山,沿途遇到许多大货车,据说附近有煤矿。这座山在鹤庆叫西山,剑川人则称东山,翻过西山到了开阔的地方,是一个分叉口,领路的人告诉我们的租车师傅如何上剑川、返回六库。我们将行李全部拿下放进接我们的朋友车上。
图 23:鹤庆和剑川的分叉口
继续走不多远就到了一个叫“马厂”的村子,村长领进一户少数民族家里,主人是彝族人,让我们休息。听说可以采蘑菇,我们就央求男主人开车带我们上山采蘑菇。
图 24:怒江峡谷边的天然温泉群,也是泸水傈僳族澡塘会举办地
回来后,雅清的妹夫和朋友自告奋勇给我们演示罐罐茶的制作。只见他先将陶罐在火塘上烤热,后将盐、绿茶放进陶罐,持陶罐在火塘上反复烤热,反复翻动,直至出现茶叶焦香味、冒出烟味,倒入开水,很快翻滚上来,就在茶水泡沫中倒茶。因为茶叶已经完全烤熟,喝茶时茶叶可以吃掉。雅清解释说,也有人加入大米和茶叶同时烤的。她还说,虽然不是当地老乡做的,但她妹夫的做法和程序大体都对,当地烤茶通常就是这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当地人烤茶用的是最低档的砖茶,这次他们用的是比较高档的沱茶,她还补充说砖茶味道更苦一点,回甘更好一点。
图 25:当地人向我们演示罐罐茶的制作过程
8月30日晚宴上邻座张若雷副市长讲茶
昨日罗老师、黄老师,加上从北京赶来的林美茂老师,我们一行四人到普洱市参加第四届茶文化高峰论坛。
因会议是普洱市政府和中华文化院合办,市政府非常重视,安排了欢迎晚宴,并且要求所有市政府官员到场。跟我们同桌就餐的是张若雷副市长。他是本地人,对普洱茶也比较熟悉,就聊起了普洱茶。他说道目前有很多人对普洱茶存在至少三个误区,第一用过细的茶菁,其实,这样的茶菁更适合做绿茶而非普洱茶,第二追求单株茶,普洱茶的好喝在于口味的多样性,第三追求纯料茶,普洱茶的工艺最复杂最有价值的是匹配技术,这非常重要,匹配后了普洱茶的韵味浓、耐久。
同桌的周重林、李乐俊两位先生是国内茶行业风头正劲的知名人士,他们连称“张市长是懂茶之人,言之成理!”罗老师日后也指出,其實,國際間的大型茶業公司產品,用多重產品匹配上市是很正常的事。臺灣紅茶公司董事長羅慶士也提過。原因在於要求一年四季銷售產品品質與成本接近均一,同時也增加茶湯內涵的豐富性。因此,大型茶業公司內部往往會任用一些專業配茶師,長期研究與管控匹配品質。
8月31日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第二天的分组讨论会安排在了“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距城区十多公里的山上。
首先举行了布朗族祭茶魂的仪式。在大堂内一位主祭者念着祭文,现代汉语,官方通稿文稿,先后有一男一女分别将器物递送给他,他献给茶神像前,然后每位参会者领到三炷香,点着插入香炉中。主祭活动结束。有当地人说,在景迈上每次举办茶叶节时也会举行祭茶神活动。
我和林美茂老师分在了第二组,在四位发言人中有位叫王鸿波的先生,他是澜沧古茶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在发言中介绍了所在企业在茶文化复兴、推广方面所做的工作。该企业最知名的产品是“茶妈妈”品牌的柑普,我旁边坐的人就说他们家的柑普卖得最贵。按照王先生的说法人家加普洱加入柑皮内8-10个小时高温成形,他们是用48小时冷处理,让柑皮味自然沁入普洱茶中。而且它们所采用的柑皮是精选出来的上等品,他们的贵是有道理的。他说的如此好,在坐的舒曼老师非常直白地提出,你别小气,给我们每个人一盒尝尝,味道确实好,我们就替你宣传。王先生当下答应赠送给本小组内的每位专家,我坐在他边上,利用主持人之便,就告诉他我们还有两位老师也很想品尝你们的柑普,他爽快地应承了。
下午我们溜会,田总来接我们去看他家的仓库。罗老师在路上跟我讲了许多茶方面的知识。他说最佳的采茶时间是上午九点多以后,露水退去后采茶比较好,最迟下午三点之前采茶。为了保证茶的品质,采下的茶要尽快放入室内攤開冷却避免劣變,然後進行日光萎凋和後續工作,因醱酵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工序。如果要做绿茶,就将日光萎凋、冷卻后的茶叶陸續置入铁锅杀青(杭州龍井茶锅底約120度,叶面約80度),傳統用双手去炒,感受温度和乾燥度。现在大多是用滚筒搅拌机翻炒,这样省时省力,但要控制好时间、干燥度,这个过程完全纯粹凭个人的经验。
罗老师说,1990年他第一次隨團到杭州龙井茶厂,龙井茶分成17级。最高一级的售价305元,第二級270元,之後平均每降一級減十多元,最低一级20多元。好茶当时大陆人很少买。
台湾龙井茶与大陆的不同。台湾新北市三峡的茶,只适合做龙井式的绿茶。台湾也有碧螺春,台湾碧螺春与龙井茶的区别仅仅在形状上,但在大陆差别比较大,大陆的绿茶还有六安瓜片等多种。
茶叶的叶子大小、形状等都与茶树种有关,当然,生长环境不同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台湾的青心乌龙种在不同高度、区域生长所产出的茶叶品质都不一样。
在茶叶冲泡上,如果是轻发酵茶,冲泡时就应让叶子尽快舒展,扁宽腹的高温烧制陶瓷器(紫砂壶、瓷器)比较合适,如顧景舟的扁腹壺,最好出水口有濾網避免傾倒時堵塞悶住;泡红茶與重醱酵茶,可用較低温烧制的高形陶壺較佳,如高燈壺。
图/文: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