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云南茶俗考察散记(上)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2017年暑假,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赴云南分别参加了大益公益创享营、第四届茶文化高峰论坛等活动,期间进入勐海、临沧等地的村寨考察古茶树,并与其他五名学者(海峡两岸朱子研究会常务理事罗际鸿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审李淑英女士、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审黄西谊女士、九江学院王雅清教授、玉溪师院谭云华教授)一道行走怒江怒族傈僳族自治州多个县镇、大理鹤庆县,考察当地茶俗、茶礼。学者们边走边聊,边看边记录,将走马观花的点点滴滴记载如下。
8月19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
外子的一位朋友曾在勐海县挂职锻炼一年,跟汉明古茶公司的何佳明先生来往甚密,得知我们要来勐海就热情推荐了何总,并专程打了几次电话以斡旋,一到勐海,外子就联系了何总。约定会议结束后去拜访。我得知何总做的是茶业生意,在本地经营了二十余年,就提出能否请他开车陪同我们去村寨看古茶树,何总爽快应承了下来。
19日一早何总开车到我们下榻的大益庄园来接我们。说是先到他的茶室坐坐。新买的底商做铺面,装修非常大气,一面墙陈列着各种茶饼,另一面墙则堆着无数的茶篓。最亮眼的是店面的匾“汉明古茶”,落款是范曾,我很惊讶何总居然能够求得范曾的墨宝,他很轻描淡写地说,北京的朋友帮忙讨来的,这里的人没有文化,没有人看得出。
屋里已经坐了三位从深圳飞过来的朋友,他们是何总的客户,喝了多年的普洱,手头有不少闲钱,特意飞过来看看是否可以投资普洱茶,昨天刚到。何总夫人亲自沏茶,一轮茶毕,夫妇二人各开一辆车陪同我们,还有三位深圳朋友上山。
先是去汉明古茶的加工厂。一路上绿色葱葱,洁净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越往上时不时有云拂过,偶然看到掩映在草树间的民房,心中顿时无限羡慕,置身如此佳境该是何等幸福!“看看可以,偶尔小住几天可以,长期住就受不了了。潮湿、寒冷、不方便,城里人住不惯的。”何总的话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
图 1:汉明古茶企业的茶叶加工工厂
汉明古茶的加工厂是租了当地村民的房子,据说该村民本打算自己加工茶叶,盖了厂房和仓库,购置了一些设备,但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转让给了何总。汉明古茶的原料主要是从村民中收购,以台地茶为主。既有生茶也有熟茶。进厂房参观看到熟茶有饼茶、沱茶、砖茶等多种类型。何总还带我们参观了熟茶发酵车间,一间大房子的地上铺了三堆正在发酵的熟茶,每堆有两吨重,每次发酵要根据茶叶的级别以及温湿度时间在35天到两个月不等”,最多的时候可以同时发酵四堆,每年可做熟50吨,再加生茶,汉明古茶一年可以销售百余吨普洱茶。何总的发酵技术是半偷半发明的,原国营勐海茶厂的技术总监在电话里给他做了些许指导,学会了初步加工技巧,之后自己不断体会、改进,现在的发酵技术成为了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工厂平时由何总的姐姐、姐夫管理,当天正在作业的工人有八人,都是本地人。
参观完毕,驱车去镇上吃午饭。镇学校对面的餐馆是何总经常光顾的地方,跟店掌柜很熟悉,点好菜后,何总带我们看看餐馆后院。后院是个很大的池塘,里面都很多鱼,何总说他会经常过来买鱼改善山上工人的伙食。他指着远处的山说,我们下午就要去那,帕沙中寨。山上种茶,山下一汪清湖,不由得想起台湾看到的冻顶乡,产茶的冻顶山俯视着翠绿的冻顶湖。这时曾欣媛打来电话,他们接上了从深圳过来的朋友,一道去茶山,问我是否愿意同行,我说我也在去茶山的路上,你们去哪?她告诉我要去帕沙,我一听惊讶不已,真是无巧不成书,我们可以在帕沙见面。
图 2:帕沙寨脚下的水库
饭后开车到了帕沙中寨,先将车停在村委会门口,再往上走就只能靠双腿了。要去看千年古茶树。走到半路发现走不了了,路被塌方阻断。折回去,上了另一条路。看到了古茶树,最老的几棵树都被分别用栏杆围住,禁止人靠近或攀爬。我们分别照了相,还采了一些茶籽,和新鲜茶叶。
何总说,山上有古茶树的村民条件就好些,没有古茶树的村民还是很困难的。我说,当时分地的时候为什么不平均分呢?何总解释道,80年代茶叶不值钱,大家想种玉米、红薯,喜欢要平地、山下的地。那个时候茶树多,每家都有,勤快的人砍掉茶树,开辟菜地、田地,懒的人就什么也不做,到现在那些勤快的人的后代受穷了,懒人的后人却富起来了。
图 3:帕沙中寨内的千年古茶树
然后开车往寨子里走。到了何总比较熟悉的一户村民家。何总之前经常买他们家的茶。老人都不在家,就一个小伙子,还挺腼腆,话不多,长得肤色黝黑,是爱尼族人。他正要冲茶,何总立马制止,进屋拿好茶出来,不是这个。小伙子很听话地进去取茶。何总说,不认识的人来,就只能喝很普通甚至很差的茶了。看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村民们也学得区分生疏里外了。
小曾又打来电话,问我们在哪,我告诉她在村里的茶叶初制所喝茶,她说别动她过来接我们,一道吃晚饭。他们在村长家,村长已经准备好了晚餐,包括我们的。一会,小曾就过来了,开车的司机正是村长,他跟我们喝茶的村民是亲戚。我们就随村长的车到了他家。
图 4:帕沙中寨村长大二家的厨房
村长家有旧宅和新宅,旧宅放杂物、养猪和制茶,新宅住人,吊脚楼式,上楼梯,看到一位男士在忙着做饭洗菜,村长招呼我们到露台喝茶。一会,田总带着他的三位深圳朋友上来了,他们刚在村里头转了转。田总说,他二十年前就从村长的父亲手中买茶,村长叫大二,曾经在昆明打工多年,回来接家里的茶业,之前不知道他被全票选为了村长,听了为他高兴。跟村长聊天得知,他夫人现在地里干活,女儿放假在家,已经十岁了,我问他是否还想生老二,他说还没有想好。村长是哈尼族,他现在组织学习本民族语言、举办文化活动,每周请人教村民哈尼文,他家人也参加学习。他还努力恢复一些哈尼族的传统风俗,在乡政府的帮助下,通过了《村民公约》,包括了环境保护、讲究卫生、不吸毒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村民中若有谁违反,就拿着这些公约去做工作,批评教育。田总听了,悄悄跟我说,大二不简单,毕竟是到过大城市,见过世面,有想法。在山上的村寨里吸毒的情况很多,很多村民没有良好卫生习惯,大二能够想到通过村委会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所以他很受大家欢迎。
晚餐是地道的地方菜,有炒土鸡、凉拌黄瓜等地道的本土菜,非常美味。夜幕降临,我们不得不返回城里,告别时,村长又给了我们每个人两袋茶,一袋是老挝的古树茶,一袋是他自己的普洱生茶。
图 5:从帕沙中寨半山腰所见的晚霞
下山途中,我们看到了最美的落日和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