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第二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第二小组讨论发言精选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2. 中华茶典中的水哲学概说(下)

张耀南.北航高研院

但是我们进入到茶典时,发现茶典里面讲的“时”是实的。

比如说《荒政考余事择水》,他讲的时是实的。“秋水为上,梅水次之。”这里讲的“秋水”就是秋天的水,“梅水”就是梅雨季节时候的水。

然后“春冬二水,春胜于冬。”冬春两季的水,春的水比冬的水好,这是实的。

张源《茶录》里面讲的时,都是实的,夏天的、冬天的、春秋的,“夏宜上投,冬宜下投,春秋宜中投”。夏天的茶适合先水后茶,冬天的茶适合先茶后水,春秋的茶则适合半水后加茶再满水。这些都是实时。

清陆廷灿《续茶经》:“俗语芒种逢壬便立霉。霉后积水烹茶,甚香冽,可久藏。一交夏至,便迥别矣。试之良验”。讲的也是实时之水。

空间坐标,我们讲它的第一式是水形式。

什么叫水形?比如,田艺蘅《煮泉小品》(撰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就讲:“山厚者泉厚,山奇者泉奇,山清者泉清,山幽者泉幽,皆佳品也。不厚则薄,不奇则蠢,不清则浊,不幽则喧,必无佳泉。”泉水是一种水形。它还讲到流水、江水、井水等,这些都是因水之形状的不同而带来的差异。故叫“水形式”。

空间坐标地域式,简称地域式,是地域间水之差异。此地域间水之差异,张源《茶录》就讲得很多。它说:“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清而厚。流动者良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山削者泉寡,山秀者有神。真源无味,真水无香。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

山顶之泉是清而轻的,山下之泉是清而重的,石中之泉是清而甘的,砂中之泉是清而冽的,土中之泉是淡而白的,等等。讲的都是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水之差异。

唐张又新《煎茶水记》讲“七等”之说,也是就地域而谈的:“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还讲“二十等”之说。

这种排名在茶典当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排名,每个人的说法都不同,这是很有意思的题目。这是地域的问题,各个地方的水也不一样,都有排名。

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对此持批评意见,说:“水味有美惡而已,欲求天下之水一一而次第之者,妄説也。故其爲説前後不同如此。然此井爲水之美者也。羽之論水 惡渟浸而喜泉源,故井取多汲者,江雖長流 然衆水雜聚,故次山水。惟此説近物理云。”

还有一种空间坐标水形与地域之合式。如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就讲到此式:“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宫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明人徐懋学《说颐》中的《陆李辨水》,也载有格式相同之典故。

以上是空间坐标两式,现在我们看本身坐标两式。

这两式为本身坐标水他式与本身坐标水水式。

本身坐标水他式,是讲水本身和其他东西之关系。如苏廙《十六汤品》是一本茶书,是点茶道的代表之作。对茶的煮法加以分析衍释成十六种,将口沸程度分成三种,注法缓急则分三种,茶器种类不同分为五种,依薪炭燃料亦分为五种,共计十六品。这个“十六品”之划分,很多就是围绕水本身和其他东西之关系而展开的。

如其中的“得一汤”,就是源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诸说。其中的“断脉汤”,是源自“犹人之百脉,气血断续,欲寿奚苟,恶毙宜逃”诸说。这些都是讲水跟其他东西之关系。包括富贵汤、法律汤、贼汤、贱汤、大魔汤等等,都是他据此起的名字。

明徐懋学《说颐》一书提出治茶“九难三等”之说,将“茶有九难三等”提到治国之道的高度,也是属于本身坐标水他式。他先讲治茶“九难三等”,然后说:“治茶之道,与治国通。知‘九难’之说,则知所以任贤矣;知‘三等’之说,则知所以器使矣。” 认为治茶之道与治国之道相通,在于“任贤”与“器使”;“任贤”者如茶之“九难”,“器使”者如茶之“三等”。

属于本身坐标水他式的,还有很多。如茶禅一味、茶禅异味、茶禅不二、茶禅若一诸说,又如儒家茶哲学修德、释家茶哲学修智、道家茶哲学修体诸说,等等。

本身坐标水水式,是讲水跟水本身之关系。清况周颐《眉庐丛话》就有这么一段话:“扬子江中泠水,世所称第一泉,其质轻清,非他水所及。然或运致远方,舟车颠顿,则色味不免稍变,可以他处泉水洗之。其法以大器贮水,锲志分寸,而入他水搅之。搅定,则浊皆下沉,而上浮之水,色味复故矣。其沉与浮也,其重与轻为之也。挹而注之,不差累黍。以水洗水之法,世鲜知之。” “以他处泉水洗之”、“以水洗水”云云,就是讲水跟水本身之关系。

属于本身坐标水水式的,还有茶典中大量记载的“辨水诸论”。聂厚载《惠山泉记》讲到辨水于口、辨水于耳、辨水于心诸说。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其友李南金所说:“《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近世论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之节,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涉及辨水于目、辨水于声等等。

辨“活”(以死活为坐标)、辨“甘”(以甘苦为坐标)、辨“清”(以清浊为坐标)、辨“轻”(以轻重为坐标)、辨“香”(以香臭为坐标)等等,乃是所谓“辨水诸说”涉及的主要方面。

明熊三拔撰《泰西水法》卷四所载“试水美恶,辨水高下,其法有五”,涉及“西人辨水五法”。其法为:第一煮试,第二日试,第三味试,第四称试,第五纸帛试,并谓“凡江河井泉雨雪之水试法并同”。此为中士代笔之作无疑,不一定属于“泰西水法”。

《碧岩录》第五卷第四十六则《镜清雨滴声》,可视为“禅门辨水之一例”。此例亦属本身坐标水水式。

“镜清雨滴声”,禅宗公案名。述晚唐五代禅师镜清道怤与僧徒间有关“雨滴声”之机缘问答。镜清问僧:“门外是什么声?”僧云:“雨滴声。”清云:“众生颠倒,迷己逐物。”又问:“门外什么声?”僧云:“鹁鸠声。”清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又问:“门外什么声?”僧云:“蛇咬蝦䗫声。”清云:“将谓众生苦,更有苦众生。”

雪窦重显曾撰“颂词”,释读这则公案:“虚堂雨滴声,作者难酬对。若谓曾入流,依前还不会。会不会,南山北山转霶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

最后我重申一下这篇文章的大致思路。茶典中之水哲学,构成三款六式框架:时间坐标两式为时间坐标虚时式、时间坐标实时式,空间坐标两式为空间坐标水形式、空间坐标地域式,本身坐标两式为本身坐标水他式、本身坐标水水式。这就是我们这次提交文章基本想表达的东西。


  
上一篇徐嘉:我对禅茶一味的理解
下一篇张耀南: “中华茶典中之水哲学——三款六式框架”(上篇)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