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宋馨:大益职业茶道师培训体会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人而茶、茶而道、道而人——大益初阶茶道师培训体会

10月21日-24日,我有幸参加了大益茶道院北京茶修中心举办的为期四天的初阶、二阶职业茶道师培训活动,系统学习了茶叶相关的基本理论、茶事发展的脉络进程、茶器的发展演变过程、普洱冲泡的技艺、鉴赏方法,领略了茶席茶会的审美意蕴。收获良多。

严格说来,这并非我第一次参加茶道师培训,在2016年的时候,幸赖“人大哲学60年”纪念周系列活动“茶席边的智慧——2016中外哲学家茶会”的因缘,曾参加过茶会席主培训,但这次培训远比上次系统、专业得多。粗粗想来,我以往虽也曾断断续续接触过茶文化,但习茶时间尚短,最多只能说关于喝茶有了自己的口味,所以,有此机会系统学习茶道知识,对于我来说实属幸事。

72ada7557e759f31080ac344ccd7b734.jpg

图:大益茶道院高飞燕老师讲授大益基础茶式

初阶学习主要聚焦于茶叶基本知识、大益基础茶式与普洱茶冲泡、品鉴。虽说只是初阶学习,但其中涉及的入门问题对于习茶来说至关重要,能否正确入门,能否入到正门,是能否走好、走稳习茶之路的第一步。大益茶道院高飞燕老师向学员系统介绍了大益基础茶式理论内容以及其背后的茶道理论支撑。儒释道都讲“道”,关于“道”也都有不同的诠释,但总的来说,“道”关乎世界运行的总体规律和世界的本然状态,同时也是人们所追求的真善美取向。茶道,就是借“茶”表达诠释、追求、传递和实践真善美,借茶启智以使身心安顿。如此说来,茶道与道的终点是相同的,只是上山的路径有所不同。高老师引导学员思考两个问题:茶道学习对自己有何意义?学习泡茶为何还需要学习茶道理论?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修行向内,通过识茶来认识自己,在茶与己之间形成情感层面的联动。对于第二个问题,则涉及指导和修正的问题,如果只停留在泡茶之技的层面,就隔断了近乎道的路径。

完整的茶道是由回甘体验、茶事审美和生命体悟所构成的。人、茶、道三者之间是不断递进和循环往复的关系,在其间,以人烹茶、以茶悟道、以道度人。具体到大益茶道,人、茶、道的关系就集中体现在大益八式的洗尘、坦呈、苏醒、法度、放下、分享、身受、养成的一招一式之中。

d463fe935326bffc034357db86697b23.jpg

图:本文作者观察普洱干茶

普洱茶的品鉴是一个通过打开味蕾、了解滋味、体味回甘的过程。想来我最初开始喝茶,只能喝出个大概滋味,并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回甘差别;喝了一段时间之后,再饮,似乎能分辨出每一泡的不同滋味,并且能对回甘滋味有了自己的体会;继续喝下去,便有了贪恋茶汤香气和让茶汤在舌头上打转的感觉,似乎每次喝茶,必要先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卷舒,继而嗅闻,再来入口品饮、回味,才算是完成了喝茶的仪式;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口味,明确表达出自己的茶类选择和口味喜好,算是品饮阶段的一点收获。

反躬自省,我才意识到,之前的我,喝茶大多自饮,有关人生体味也都与己相关,所以某种程度上,其实只实现了由人而茶、由茶而道的境界,至于由道而人,则需要在漫漫习茶路上渐次体贴了。

 

由技至艺——大益二阶茶道师培训体会  

我于10月23日—24日参加了二阶茶道师培训活动。如果说初阶是一个“技”上的修炼,那么二阶则已经开始进入“艺”上的体验,进入到茶器鉴赏与茶席设计的审美阶段。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茶具茶器是泡茶、品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大益茶道院宋茜老师从美学的角度,为学员们梳理了茶器的发展脉络,剖析了不同时期茶器中所蕴含的审美意趣。

简单来说,茶器的发展过程与古代饮茶方式的转变过程是相统一的。在原始时代就出现了最早的陶瓷,但“茶具”一词的最早出现则是到了汉代。西汉辞赋家王褒所著《僮约》中记有“烹荼尽具,酺已盖藏”之说。唐代以前,茶作为普通的食材、药材,并没有专门的烹调、饮茶用具,魏晋南北朝时,随着饮茶在南方一带的上层社会逐渐流行,越窑青瓷开始出现了专门的茶具,茶具逐渐从食器中分离开来。随着唐代饮茶风俗的兴起,茶具才开始走向系统化发展,饮茶器皿在此时期形成“南青、北白、唐三彩”的繁荣局面,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唐代光洁如玉的越窑青瓷、类雪类冰的邢窑白瓷、宋代黑釉建盏及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所产瓷器,都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久负盛名。

领略过茶器之美后,就进入到更注重匠心独运的茶席设计中。文人雅士历来钟情于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茶席所展现的便是以茶为主体,茶器为载体,结合插花、品香、茶具审美、茶空间设计为一体的生活美学,是以人为核心构建的一种茶、器、物与环境的人文或美学空间,这也体现了生活世界中的主体活动和艺术表现形态。茶席审美讲究洁、静、正、雅,洁印证着茶的“性洁不可污”,静体现着动静结合、静中蕴美,正表达着中正、平和与均衡协调,雅则象征着高洁素雅、清新超俗。洁、静、正、雅是审美原则,指向审美意趣,同时也是精行俭德之茶人的自修法门。

在茶会设计的环节中,我所在的小组以水乳之契为主题设计茶会。该主题缘起于我们小组成员由哈萨克族、回族和汉族三个民族组成,以水乳之契象征着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在茶席上,选择内敛大气的藏青底色,这也印证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内核,搭配以中华民族最偏爱的象征喜庆、祥和、热忱、团结的砖红暖色,红色所承载的文化内核也逐渐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插花设计方面,选择了大丽花,也就是天竺牡丹,该花原产于墨西哥,当地人将它视作大方、富丽的象征,也是当地的国花,而牡丹也是中国的国花,由此构成水乳之契主题茶会的插花意趣;茶品方面,我们选择了江山美人熟茶,寓意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情、景色共同构成我国的大好河山;茶具方面,我们选择了透明的品茗杯,象征着各民族间以诚相待。除此之外,还加入了书的元素,代表着民族虽有不同,但都肩负着传承、复兴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其实,茶事不外是人与茶、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因缘契合体验,是综合一系列审美片段后的复合型审美体验,随性而起,因境而定。人们可能会形成关于美的一些趋同性认识,形成一些符合美的“原则”,但是对于审美来说,着实是很主观的事情,关于美好事物的体会和感受都和自身阅历、经验、对生活的态度、品味直接相关。

审美可以成为一件很专业的事情,也可以是在生活世界中的事情,对生活世界的审美无非也是需要抱持初心态度,才能在对当下瞬间的珍惜当中顷刻体会每一帧片段的美好。

 


  
上一篇马贺江·捷恩斯:习茶感想
下一篇戴荣里:远之的远方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