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茶缘造化,文以话茶 ——对话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维毅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广东税务》2021年第4期

(采编 黄景煌,校对 王维毅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潮人群体爱喝茶,把茶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把工夫茶文化及其传承注入到了血脉之中。每当与人谋面或有客人来聚,热情好客的潮汕人都会主动招呼“来食茶”。不分在场条件如何,也不论男宾女客,几杯工夫茶经口落腹,饮者之间的心理和情感距离便会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立春过后,恰当万绿萌发,茶芽初现之时,我们与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维毅先生进行了一场愉快的访谈。

0b3e03744471a5acd6f72f9f879d6567.jpg


确切的说,王老师他爱茶,尤其钟爱工夫茶;他好客,尤其偏好爱茶之客。在整个聊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他那种带有茶味的学者气质,让人觉得舒服和敬佩。必须要提及到,王维毅老师不仅是一位潜心研究潮人食茶文化的学者,他还是一位真正的“税务茶人”。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他很高兴的接受了采访。从潮茶的历史到食茶习尚,从凤凰茶的特色到工夫茶的人文底蕴,王老师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ba72a27ee07ec38bccd780635bfa245d.jpg

笔者:您是如何与潮人工夫茶文化研究结缘的?

王维毅:我出生在潮州,成长在天津,改革开放初期又分配到了潮州工作。那时候才二十出头,要融入全新的环境,首先面对的第一关是语言关。众所周知,“能够学会三门外语,也难学好一门潮汕话”,还好,在这个地方喝茶交朋友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就从学喝茶开始,慢慢地就“溜”进了潮人食茶文化。然后就越发觉得潮人食茶的确有很多惹人痴迷的地方。比如说,潮茶的味道、情趣、人文特色等等都很吸引人,因此就萌生了要为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做点事的想法。所以,从税务岗位退下来之后就写了两本潮茶文化的书,一本是《闻道凤凰茶》,一本叫做《潮茶108问》。

笔者:潮人工夫茶文化最能吸引您的是什么?

王维毅:刚才说到了潮人食茶文化,从味道到情趣、从注重工夫到人文传承都有独特。起码在现在看来,潮人食茶的物化体现是“两个茶”,即凤凰茶和工夫茶;潮人食茶的文化体现则是自北宋至今的千年一脉。我认为,凤凰茶和工夫茶的本质特点在于“甘、醇、香、韵” 和“情、美、理、趣”。凤凰茶的甘,即回甘力强;醇是醇润醇厚醇爽;香是指它的香型多元;韵则是山韵和枞韵的“两韵叠加”。这是潮州凤凰茶的显著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凤凰茶叶品类具有较高的综合品位。从潮人工夫茶的特质来看,它的器具精致,技法精美,工夫精到,可以简要概括为“情、美、理、趣”很突出。情是指它有浓厚的茶情味和人情味;美即形式美、技法美和味道美;理和趣则是三杯当前的茶理、事理、情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贯穿在每一泡茶之中的味趣、情趣、理(礼)趣、乐趣等等。

潮汕小平原,人多地少,所以崇尚精文化。工夫茶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器技艺法、情美理趣,也都是精文化的结晶。潮人食茶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无论潮人身在何处,无不对三杯成品、三人成趣的工夫茶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而且,天下潮人不论去到哪里或长居或短宿,都会带上茶叶和工夫茶具,有朋一同饮,无朋也自斟。现在,这种颇具符号性的潮人食茶文化正在从“内圈化”向“外圈”发展,而且大有形成广泛普及之势。

笔者:潮式工夫茶与普通泡茶有什么区别吗?

王维毅:当然有,而且它不仅有别于大壶茶、大杯茶的冲泡品饮,即使是与同属于工夫茶的闽式、台式工夫茶也有不同。首先,我们从食茶习俗的角度可以看到,潮人食茶几乎是达到了无茶不欢的地步,每天都要喝茶,不喝茶就睡不着觉。所以,哪怕条件再不济,也不会让每天喝茶这件事缺课缺席,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象。其次,潮人食茶的方式即为品茶的最佳方式,而且它还形成了完整的冲泡品饮程式体系。著名茶文化学者王旭烽教授对此有过点评,她说:“中国大多数地方的喝茶,大体上都会有一定的程式,但基本上没有形成程式文化。而潮州工夫茶不仅有完整的冲品茶程式体系,它还形成了程式文化”。其实,不论从喝茶的人文生态、器具方式、技艺呈现,还是从茶事本身的文化赋能来看,潮人工夫茶既不同于大壶大杯的“饮”,也不同于以闽式和台式工夫茶为代表的“趣”。潮式工夫茶与其他任何一种冲品茶的方式比较,更能突出器具简约、程式完备、技艺精湛、茶情浓郁的特点,它的讲工夫、用工夫、品工夫的意味和意趣,也会显得更加的浓厚。

总的概括潮人工夫茶的文化特点,我们既可以看到它三件套的器具至简,又能够看见三杯成品的文化意涵,还可以看出浸淫在冲品工夫中的情美理趣。除此之外,“两个茶”的互为其味,使之个性化的茶方式和茶滋味有了更加完美的结合,进而也更好地彰显出潮茶味道在基于喝茶而不止于喝茶的品茶趣、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志、可行道等所固有的优势。

笔者:以您的亲身经历,怎样去理解研究过程的主要困惑,或者说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王维毅:研究任何一种文化,首先必须探究该文化的本源,其次是要考虑面向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写茶书,不仅要让本地读者看明白,而且还要让潮人以外的人能够看明白。这就必然关涉到纵向的探求历史真相,以及兼顾好横向的文化共情。

由于凤凰茶和工夫茶缺少必要的历史记载,很多东西都难以进行一个准确的考证。譬如,两个茶的历史源头在哪里?在它们之前的情况又是如何?对一些先在性的似是而非该如何进行文化对接?工夫茶很适宜品茶,但在很长的几百年为什么始终没有走出“内圈传承”?凤凰茶又为什么会在所有名茶对比中显得文化底子最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现成答案,需要通过跳出潮茶写潮茶的办法和路径才能有所斩获。与此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在将潮茶融入国饮,将国饮引入潮茶方面实现了一些突破,对于能够更好地向外推广工夫茶和凤凰茶,以及推介这种内含大雅的茶饮文化,客观上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笔者:工夫茶文化跟年轻人群体有何关系和作用呢?

王维毅:这个问题提得挺好,而且在这之前也曾被问及过数次,我很愿意谈一下个人的理解。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值得说一下,第一,工夫茶是一种集有限的俗和无限的雅于一体的冲品茶方式,甚至可以说它是最适合品茶的方式方法。用工夫茶方式喝茶,它的好处起码体现在有利身心的休憩,让快节奏的生活得以适当的缓一缓;而且,还可以通过工夫茶来柔和情感,调养心性,分享快乐,可观自在等等,这些是不受年龄段限制的。第二,年轻人一般都有学业在身,闲工夫相对会少一些,况且,大多数年轻人又都喜欢快饮,基本上没有喝工夫茶的习惯。所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但是,我们提倡对饮品的健康性应当给予科学和必要的关注,譬如,高血糖的年轻化趋高不下,甚至还在攀升,尤其值得从喝什么去入手、去作源头把控。即使没时间喝工夫茶,也应该朝着茶类饮品的方向去调整“喝”的习惯。第三,也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年轻人无论你喜不喜欢喝茶,都有必要花些时间去了解茶文化、关注茶文化。其中最主要的理由:茶文化是健康的文化,是养生的文化,是关乎生命品质的文化,是天地人和的大文化。工夫茶作为茶文化和茶道的最佳载体,它不仅承载着儒释道墨的全部精华,而且承载了人类茶事的未来走向。

但若往大处去看,现在全世界有30亿茶民,设若按照二八率的二是通过喝茶进入茶文化的,总数就达六个亿。那么,我们可以试想两个问题,其一,从茶文化到茶文明的可能性有多大?其二,六个亿的里面是否有我?是否有现在还是年轻人的你?

 


  
上一篇阿联酋2020迪拜世界博览会中华文化馆茶文化茶产业专项委员会万明副理事长贵州调研
下一篇马贺江·捷恩斯:习茶感想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