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茶与咖啡的起源与发展(上)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饮用茶的国家。茶发源于神农氏,兴起于唐朝,繁盛于宋代,发展传播于明清,迄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与其所根植的中国文化所衍生出来的茶文化,渗透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之相对,西方人最受欢迎的饮品是咖啡。咖啡源于非洲,发展于阿拉伯和埃及,风靡于欧洲和北美。
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茶的英文学名最早见于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植物种志》,他在书中把茶的学名定为“Thea Sinensis”。“Sinensis” 是拉丁文“中国”的意思。中国的“茶”字最早见于唐朝的《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由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茶”字固化并由此传播至今(吴远之,2013)。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饮茶起于何时难以确认,根据《中国风俗史》中所记载的“周初至周之中叶,饮物有酒、醴、浆、湆,此外犹有种种饮料,而茶其著。”这表明,在殷周时期,茶才从药用转变为日常饮品。
秦朝统一中国后,茶叶便沿长江而下传遍了半个中国,而茶叶作为商品形式向海外传播最早始于4世纪末5世纪初。佛教由中国传入高丽国时,茶叶也随之传入朝鲜半岛。新航路的开辟不但开始了西方人的世界之旅,也意味着他们开始接触到充满东方魅力的茶叶。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成为了寻常人家的待客之物,饮茶与以茶待客成为约定俗成的事。 这时,饮茶不再仅仅为了解渴和提神醒脑,而是有识之士提倡简朴“养廉”的首选。无论是以茶待客,还是用茶来祭祀,都是一种表现精神和情操的手段。到了唐代,茶文化开始正式形成(朱自振,1991),饮茶的方式自唐代以来逐渐由药饮和粗放式煮饮,发展成为细煎慢啜的品饮,进而演进为艺术化、哲理化的茶文化。
总体来说,中国饮茶文化经历秦汉的启蒙、六朝的萌芽、唐代的确立、宋代的兴盛、明清的简化和普及等阶段。人们在长期的饮茶过程中,逐渐把饮茶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随之产生了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功能(简伯华,2003)。
根据历史学家的发现,咖啡树最早生长在埃塞俄比亚的卡发省(Kaffa)。但阿拉伯人最早把咖啡豆晒干熬煮后,把汁液当作胃药来喝,认为可以有助消化。后来发现咖啡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同时由于伊斯兰教圣经《古兰经》严禁教徒饮酒,因而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饮料,作为提神的饮料而时常饮用。
十五世纪以后,到圣地麦加朝圣的教徒陆续将咖啡带回居住地,使咖啡渐渐流传到埃及、叙利亚、伊朗和土尔其等国。宗教是促使咖啡在阿拉伯世界广泛流行,并最终演变为世界性潮流的一个重要因素(齐鸣2012)。咖啡进入欧陆归功于土耳其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由于嗜饮咖啡的奥斯曼大军西征欧陆并在当地驻扎数年之久,在大军最后撤离时,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内的大批补给品,维也纳和巴黎的人们得以凭着这些咖啡豆,和由土耳其人那里得到的烹制经验,而发展出欧洲的咖啡文化。
虽然咖啡诞生于非洲,但是种植和家庭消费却离开了非洲本土,而且主要的饮用方式及其相应的文化习俗都是近代才逐渐出现的。实际上,正是欧洲人让咖啡重返故地,将其引进他们的殖民地,在那里,由于有利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咖啡才得以兴旺繁荣。
欧洲结束了漫长的中世纪,文艺复兴所代表的人文主义精神代替了沉闷的神学思想,更多的欧洲上流社会的成员和普通公众日益接纳和亲近咖啡,因为追求和享受幸福的人生是人文主义的主旨,在咖啡馆里喝着咖啡讨论人性以及有关人的问题成了当时非常流行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1554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卡内斯咖啡屋,因为有不少学识丰富的人光顾咖啡馆并在那里高谈阔论,所以咖啡馆被称作“智慧的学院”,现代意义上的咖啡馆就此出现,伊斯坦布尔也被称之为“咖啡通向欧洲的起点站”。
自1615年威尼斯商人把进口的咖啡豆运回威尼斯开设欧洲第一家咖啡馆开始(Thorn, 1997),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各个城市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普及。从此以后,欧洲包括北美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中多了喝咖啡这项内容,街头咖啡馆成了一道重要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