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臺灣訪茶拜師記(上)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第二日(6.25,周日),求學、訪茶。
周師姐開上她的私家車,帶上我們師徒四人(加上昨晚抵達的王煜)出發了。
第一站是去木柵,參觀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范老師說,該博物館以前歸屬當地的鄉政府運營,現改為新北市經營。創建時范老師還受邀提過建議,也提供了一些茶書,范老師嘀咕博物館還欠他書款至今未支付,因為負責人換了幾屆,就成了死帳。過去博物館的經營狀況不是很理想,經營者的做事態度令范老師心中不爽,老師反復強調茶人要講良心,要守信,卻偏偏常常遇到一些不淑的人、不義的事。
圖 3:范老師做出貢獻了的坪林茶葉博博物館
在博物館買門票時有個小插曲。售票(成人門票80元台幣)员告訴我們地下室在裝修,不開放,問我們是否介意,是否還要購票參觀,我們說來都來了,一定要看。給我們門票時,工作人員給了我們每人一包樣品茶,還反復致歉,非常抱歉,請我們原諒!這樣的服務態度讓人印象深刻,令我們的整個參觀過程都有好心情。
博物館的主館介紹了新北市茶葉種植、國際貿易的歷史,有不少實物和圖片,講述了初創、清時期、日據時期、戰後的復興、當代的發展等幾個部分。還有一側房間展示了茶葉加工工具、器械,對面的另外一間平房出售紀念品。主館背後的山上是茶園,茶園內有亭樓,還有座廟,供奉的是茶葉媽祖。茶葉媽祖的站立像顯然是时新的文物,工藝、设计和色澤都是簇新的,看來本地茶農或茶業主管部門還是希望獲得茶葉媽祖的庇護。
圖 4:坪林茶葉博物館所屬茶園內的茶葉媽祖廟
范老師告訴我們,坪林盛產文山包種茶,木柵所產則為鐵觀音茶。出了博物館,范老師帶我們去茶莊品茶。一見到“茗芳茶莊”的看板,范老師連說,沒有錯,就是這家,招牌和店面都沒有變,還是過去的樣子。這家茶莊離新北茶葉博物館很近,开车不过数分钟的距离。
進到茶莊,范老師問司茶的女主人是否還記得他,講起近二十年前帶若干韓國學生來品茶,女主人最初的疑惑表情立馬釋然,露出了笑容,連說“我記得那些韓國人,他們走後,我非常吃驚訝,幾十個人用過的廁所,比他們用之前還乾淨!”女主人很高興地招呼我們坐下,給我們發了她的名片,吳美芳,茶館地址是“臺北縣坪林鄉九芎林12號”。她為我們泡了三款不同的茶,范老師問存放最久的茶是哪款?女主人從架上取下“不老丹”牌子的典藏老茶,說是30年的包種茶,周師姐和王煜都爽快地買了一些。
圖 5:在坪林茶葉博物館附近的茶館品茶
接著,范老師帶我們到他的弟子所開的茶莊[1],但弟子外出,就進了旁邊一家。店主也熱情地泡茶,品了後,我買了簡裝的半斤包種茶。臺灣的半斤是八市兩,一兩是37.5公克,分成了兩個四兩的袋子包裝帶走。在附近一家小餐館吃了當地的特色菜,河蝦,味道十分鮮美。飯畢又折回去了范老師弟子的店鋪。一進店就赫然看到印成了大幅宣傳廣告的“三段十八式”習茶名稱和圖例。店主,王天民先生還未歸,看店的是她夫人的閨蜜,过来幫忙。她招呼我們喝茶,幫忙的閨蜜“在其位謀其政”,向我們極力推薦“苦茶油”,還有粗茶梗。孫萍萍買了一些。
圖 6:在坪林的公路兩側遍佈茶坊、茶莊
下一站是“臺北鐵觀音包種茶展示中心”,展示廳不大,介紹了鐵觀音、包種茶在本地的種植歷史和目前的發展狀況,還展示了採茶製茶的若干設備,也有不斷滾動的視頻資料。我們遇到了張國川先生和夫人,他們二人在展示中心租地展售自家種植和加工的茶(自家品牌是“樟湖自然休閒農場”),熱情地邀請我們一道品鑒了數款茶。席間,范老師半真半假地要將待字閨中的王煜推薦給二位做兒媳,二位還有一個兒子未婚,已經三十五六,現在南非工作。
圖 7:臺北市茶研發推廣中心
回家的路上,范老師說有一家很有特色的餐廳,田園民俗茶藝館,幾十年前現主人繼承家業時將当时的農田改造為茶館,遭到父親的激烈反對,近十來年增加了餐食項目,現在餐食的分量遠遠超過了喝茶饮。范老師說兼營餐食、簡餐在臺灣的茶館業十分普遍,絕大多數都是混業經營。
這家田園茶藝館果然名不虛傳,推開大門便發現別有洞天,景色別致,提供的食物也十分可口,唯一的缺憾是,水草密,蚊蟲太多,我這樣的不速之客被反復“關照”。
圖 8:在稻田地建起來的田園民俗茶藝館,已經有了三十餘年的歷史
[1] 店名“传海茶轩”,地址是新北市坪林区北宜路八段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