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贺信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农业考古》创刊于1981年,创刊人为陈文华先生,1985年陈先生由江西省博物馆调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刊物的主办方也由此变更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1991年起,每年25期固定出版《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至今已经成为国内外篇幅最大、最具权威的茶文化刊物。20121月正式成立《农业考古》编辑部,现任主编为施由明研究员。20211126日举办了《农业考古》创刊40周年暨《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创刊30周年刊庆座谈会,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发去了贺信,以示恭贺。

 


贺  信

尊敬的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农业考古》编辑部各位领导:

欣闻《农业考古》创刊40周年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创刊30周年,值此庆典之际,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祝福!

四十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江西省这片热土上,一些心系中国农业历史遗产和当代发展的史学界前辈创办了《农业考古》杂志,后由科研实力强大、人才济济的江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接管,《农业考古》声名鹊起,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深感复兴中华茶文化之迫切的陈文华先生独具慧眼地于1991年带领年轻同事一道创办了《茶文化专号》,最初的艰难岁月不堪回首,因约稿难,很长一段时间编辑们不得不自采自写自编,终于赢得了学界的认可,创出了一片天地,这段砥砺前行的经历也成为了历史研究所和杂志社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的《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已经是国内茶文化研究的高地,汇聚了茶文化界的精英才俊,成为茶文化研究最新前沿成果的展示窗口。

江西省具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在茶文化方面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今年暑期的“中国茶文化茶产业发展考察团”有幸考察了江西省,走访了南昌、九江、新余、上饶、景德镇等地市,深为江西省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感动。流传于江西省内的茶故事数不胜数,东晋时东林寺慧远大和尚与鹰爪茶、唐代陆羽品鉴了庐山观音桥和谷帘泉的水、唐末的安乐茶、北宋黄庭坚力推的双井茶、地方茶俗中立夏日喝的“七家茶”等都广为流传、至今佳茗飘香。江西省有多个独特的本地群体种,如庐山云雾茶、狗牯脑茶等。武夷山地处江西、福建的交界处,但历史上武夷山所产之茶主要运至河口镇,走信江,一条路线是转运赣江,抵达广州,另一条路线是转运长江,抵达汉口。武夷茶的历史和中外茶贸易、茶文化交流中的江西地位,还有待做出更加深入的发掘,并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做出新的引申和阐释。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始创于2016年6月,自成立以来得到了贵刊的大力支持,敝所的多位研究员、在校博士生的论文获得提携、得以发表。不仅如此,贵社的施由明主编、陈青松研究员携大作参加了敝所举办的第二届、第三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编辑部诸位老师亦时常指导关心敝所科研学术发展。君子之交淡如水,仿佛庐山云雾茶清新却又回甘无穷,我们非常珍惜与贵社同仁们的深厚情谊。我们会继续紧随贵刊的步伐,齐心协力,共创中华茶文化学术研究的新篇章!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2021年11月25日


 


  
上一篇宋代点茶,极致美学
下一篇返回列表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