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北京市中小学茶文化教育研讨会召开 多方探寻“茶育”落地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周围围 刘逸鹏)如何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教育有机结合?如何推动以茶为媒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与发展?11月20日-21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大益爱心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北京市中小学茶文化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大益中心大益厅召开。与会者围绕“茶育”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读本编写等展开了多角度的思辨和探讨。

  乐育菁莪——茶文化教育主题茶会剪影。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逸鹏 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出席会议并讲话。大益集团董事长大益茶道院院长、大益爱心基金会理事长吴远之致辞并做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大益茶道院研究院研究员王雷做主题发言。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枬,北京教研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杨德军、研究员李群以及来自北京20多所中小学大益茶育公益项目实验校的校长教师参加研讨会。

  乐育菁莪——茶文化教育主题茶会剪影。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逸鹏 摄

  乐育菁莪 体验茶之深韵

  20日上午的茶文化教育研讨以茶会形式呈现,题为“乐育菁莪”。一曲琴音,一盏香茗,与会者浅斟细酌聆听主讲嘉宾清言雄辩,在高洁的意境中体悟茶之真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左下),大益集团董事长大益茶道院院长、大益爱心基金会理事长吴远之(左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右上),大益茶道院研究院研究员王雷(右下)发言。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逸鹏 摄

  吴远之做了《关于茶道学的思考》的主旨演讲。他介绍,中华茶道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长期以来重技术、轻文化的传统,造成近代茶的自然科学比较成熟,而茶的人文科学较为薄弱的现状。“作为茶人,我觉得我们肩负着茶道复兴的责任和使命。”早在十年前,大益集团就成立了大益茶道院,专门探索和探究中华茶道,目标在中国建立“茶道学”。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以茶道理论的学术研究为内容,以茶道哲学、茶道心理学、茶道认知学、茶道艺术学为方向的茶道学学科体系,培养和发掘了一批优秀茶道科研人才。

  在《归去来兮》古琴独奏一曲之后,李萍以《现代人文素养与中华茶道》为题做主旨发言。她结合当代青少年的特征,从应用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挖掘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当代育人价值预防和对治青少年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提升核心素质和关键能力。“中国人骨子里就有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一面,又有‘普惠大众’的亲和一面。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人们开始重视茶文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饮茶的原因。”李萍表示,“品茶的行为过程,有助于现代人文素养的建设。而茶道是在品茶过程中体验到的以及品茶后所回味出来的,中华茶道只是一种生活之道。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导致的人的均质化、文化的庸俗化、思想的物质化等种种不足,中华茶道可以克服让生活慢下来,给思考一个空间,让心灵得以安顿,这是对治现代社会病、价值理性缺失的利器。”

  王雷博士以《大益茶修与身心健康》为题做主旨发言。他结合当代心理学的前沿理论和实践,介绍了大益茶修课程在青少年领域的应用,启发大家尝试以茶文化教育培养正知、正念、正能量的人,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上午的会议,在一曲《儿女情》萧演奏中结束。与会者表示,这样喝着茶点、听着琴箫、学着思想盛宴的主题茶会第一次参加,很受震撼。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生心中播下种子。

  北京市中小学茶文化教育研讨会与会嘉宾合影。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逸鹏 摄

  以茶育人 彰显文化自信

  下午,北京中小学茶文化教育实施校介绍实践探索经验和探讨。大益爱心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汪敏首先做了题为《以茶育人,播种未来》的分享。她表示,茶是中国人的一个标签,茶文化教育从孩子抓起。大益倡导的茶育,不只是茶知识认知的教育,更包括良好品饮习惯和健康优雅生活方式的培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教育,艺术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茶育不应该是枯燥的知识学习,而是满足身心需要的愉快实践。

  大益爱心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汪敏做《以茶育人,播种未来》主题分享。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逸鹏 摄

  随后,北京丰台区第五小学石鸿杰老师以《茶香醉人怡性情 文化育人提素养》为主题、北京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老师徐虹以《茶主题项目研究》为主题、北京石景山区爱乐实验小学老师张洁以《依托茶育课程,落实五育并举》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附中西山学校老师李洁以《茶文化课简述》为主题、北京海淀区翠微小学老师王怡以《传统茶道》为主题,五所中小学结合本校开展的茶文化教育进行案例分享与交流。

  北京市中小学老师结合本校开展的茶文化教育进行案例分享与交流。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逸鹏 摄

  大益爱心基金会秘书长汪敏对学校的成功实践表示赞赏。她介绍说,大益的茶文化公益项目将组织一批专家和一线教师开发中小学茶文化读本、培训茶文化课程教师、资助开展校园茶文化活动,并提供茶文化教育教学基本资源,以解决茶文化教育缺教材、缺师资、缺设备的发展瓶颈。同时,大益爱心基金会将搭建一个茶育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完整茶育体系,共同为推进中国的茶育贡献力量。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精神对茶育项目提出工作要求。

  多方协同 创享新教育时代

  中小学茶文化读本编写研讨会。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逸鹏 摄

  21日召开圆桌会议,研讨中小学茶文化读本编写工作。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王枬向与会者系统解读了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两个文件,并指出这两个文件是编写《茶文化教育读本》的指南。

  王枬还介绍了读本的筹备情况和读本框架。她表示,新时代呼唤新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因此,我们编写的《茶文化教育读本》,它是读本,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拓展读物;它是校本课程,是展现学校文化的载体;它是综合实践的,属于主题融合类课程;它是过程性体验的,有项目化学习意味;它是进阶式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它是全域的,课内外学校家庭共同参与。

  王枬还提出,《茶文化教育读本》的编写应该坚持教育的知识逻辑与儿童的心理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聚焦在茶文化的教育上,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大与茶有关的故事的叙述;目标分成“习茶艺、行茶礼、明茶道”三层级;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养成和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教师刘浈做分享。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逸鹏 摄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王彦、刘浈,广西师大出版社梁燕鸿,湖南长沙德润园小学老师刘祎,北京教研院研究员李群等分享了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的编写经验并对茶文化教育读本编写工作提出建议。

  据了解,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将联合大益爱心基金会,结合各个项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体系化的课程构建研究,联合专家、老师开发配套教育资源,在部分学校开设样板的“茶·课”室进行推广,并做好茶文化教育的成果展示和交流,努力打造“北京样态”。


  
上一篇我所举办第二十讲哲学家茶座系列讲座
下一篇我所举办第二十一场哲学家茶座系列讲座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