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哲学家茶座第16讲】哲学家茶座第十六讲——佛教革新视域下的茶与茶文化(文字)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哲学家茶座第十六讲——佛教革新视域下的茶与茶文化(下)

 

张雪松:非常感谢田老师!听人讲学问做得好体现在义理、考据、辞章上,田老师的这个讲座我觉得很符合这三个标准。第一个是义理,田老师讲座有她的观点,有她的宗旨,甚至有她的情怀,我觉得这个是符合义理的。考证,田老师这个讲座有她的学术性,有她的史料和论证。辞章,现在我们在大学里讲课的时候很少看到这样的辞章的表达,就是田老师可以信手拈来各种典故和词句,甚至采用非常优美的辞藻来表达她的思想。田老师的讲座非常好,给我们一个启示。把学问融入到自己生活体验当中,这个是非常难的,我们讲座的各位都非常感谢田老师的热情讲授,她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诠释。

  

    问题一:今天是一个精彩的、富有思想的演讲。您能不能讲一讲您个人在日常生活里面,比如您跟茶是什么样的关系,那么在生活里面您跟茶是怎么打交道的?

   

田真:

作为一个文人,确实有一种生活情怀。在工作之余,入则临窗而坐,一手书香,一手茶香,至静而得芳;出则尽情于山水,天地为纸,清溪为墨、吾心为笔,平平仄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我经常与学生讲,人要与岁月两不负,你不负岁月,岁月会给你内秀外美。还有一个热词——远方与诗,远方启程于脚下,诗写的岁月,平仄于心里。茶伴生活,有茶的时光是幸福的,因为品茶不仅是品茶的滋味也是品人生的况味。所以说我喜欢茶。我喝茶是分季节喝,分心情喝,按自己的体质来喝,口感和体感就是选择适合自己茶的标准。所以喝茶不跟风,君子和而不同,每一款茶都有它的特色,适合自己的就好。

   

问题二:我请教一下,这个禅茶一味的出处在学术界有一些不同的论述,您是认同哪个说法?请给大家说一下。

 

田真:

圆悟克勤首述禅茶一味这四个字,之后就传到了日本。我觉得不要过于追究这四个字的具体出处。应着重于探讨禅茶一味的文化的基因是什么?发展脉络是怎么的?它的意境与内涵是什么?我觉得这个才是非常重要的。禅茶一味是一种妙悟、精神的东西,在佛教义理和美学意境上独具特色。

 

问题三:我请教一个问题,看到您在讲座中提到江南比较多茶,但是禅茶一味最有名的赵州和尚讲的吃赵州茶,在河北柏林禅寺,对这个您怎么看?他是北方人,反而他说的吃赵州茶却是最有名的。

 

田真:

这个问题特别好,大家都知道江南是产茶的,我们刚才讲的佛教东山法门革也好,百丈怀海树立清规也好,这些历史事件发生地在南方。唐代之初的北方人饮茶还是小众。唐中期后,陆羽《茶经》的问世,修行者和文人墨客对茶文化的推广,逐渐形成了南北共俗的历史景象。尤其是禅寺的饮茶之风跨越了南北地域之限。再有从史料看,从谂禅师一生行脚南北,游历南方,晚年至赵州柏林禅院,因此有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典故不奇怪。

   

问题四:田老师,我想请教一下,您刚才讲的红花白藕青荷叶,荷叶我知道是指佛家,前面两个我不太知道是属于哪一个象征?

 

田真:

红花白藕青荷叶,是做了很形象的比喻。红花就是荷花,还有白藕和荷叶是一个植物,三教原本是一家,历史上由此说法。我认为三者肯定不是一家,如果是一家的话那就不称三教了,只是说他们有相通之处,相互采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构成了传统思想文化。

   

问题五:田老师,我提一个问题,您的专著《一杯茶中的信仰》,我看了两遍,就像您今天讲座一样义理考据辞章讲的都非常清楚。我想了解一下道家文化在禅茶一味发展过程当中有什么影响?

 

田真:

我认为道家和道教对茶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贵生存身与茶为仙饵、见素抱朴与茶事质朴、逍遥心志与逍遥茶趣。

我谈下道家见素抱朴的主张对茶文化的影响, 相对于酒池肉林、钟鸣鼎食来讲,一杯清茶简洁而质朴。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倡导了质朴恬淡的生活。茶树生长在在青山秀谷之中,采日月精华,其树干既没有松杨的伟岸,也不具有槐柳的婀娜;其花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富贵,也不具菊花的傲世之韵。但是“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一片绿叶简简单单,生于高山云雾中的茶本性清新素雅出于尘表,吸风饮露,不染尘埃,纯素本真。正如庄子说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茶的自然秉性恰恰契合了道门的心志。人们品茶品其纯洁涤尘烦,爱茶爱其自然钟野姿。借茶性而言人性恰是品茶精神功效所在。正如明代朱权所讲“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

 茶道中逍遥、寄情自然的思想深受道家影响。道家崇尚道隐无名和逍遥游,追求精神自由、与道共融的境界。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始终者为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那不就是逍遥游吗?茶道所追求的习茶品茗过程的恬静与亲近自然的心境。静观默察,以求在心灵的虚静中,去感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妙境。畅游于天地自然之道,而达崇高的人格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没有一己的私念而忘我;神人没有功业的束缚;圣人没有功名的牵挂。逍遥游是不以物累形,放飞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生而不悦,死而不祸。抱以淡然态度,无论采采流水、蓬蓬远春,还是大风卷水、林木为摧,华美也好悲壮也罢皆是自然之作。因此,亲近自然、自由洒脱,饮茶于尘表外,寄情于山水间。恰是道家思想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张雪松:我们今天非常感谢田老师给我们带来非常精彩的讲座,也谢谢各位,我们今天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哲学家茶座第十五讲】漫谈中日“生活茶”:从“生活美学”观茶之道(下)
下一篇范增平:茶儒一体的价值观——哲学家茶座第十七讲录音文字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