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茶哲所成功举办第二十七场哲学家茶座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文/图:人大茶哲所
4月1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十七场哲学家茶座在北京大益茶道院皇茶厅举行,本次哲学家茶座有幸邀请到在欧洲推广中国茶和传播中国茶文化的盖哈德先生(Gerhard Manfred Thamm),他的演讲主题是“中国茶和茶具——欧洲视角”。本次讲座由国际著名汉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谢林德教授(Dennis Schilling)主持,德国茶道茶馆合伙人魏雄志先生担任翻译,共有二十多位茶文化爱好者参加了本场讲座。
图1:盖哈德先生在讲座中
首先,谢林德教授向来宾介绍了盖哈德的职业背景和茶道传播经历。盖哈德先生于2011年在德国法兰克福郊区的新伊森堡创立了茶道-中国茶与艺术公司(Cha Dao - China Tea & Art),开设了一家中国茶馆和一个中国艺术画廊,他秉持要开一家“全欧洲最顶级的中国茶馆”的信念,开始了全力推广中国茶和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事业,中央电视台、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等几十家中外新闻对盖哈德先生及其所做的工作作了深入报道。
盖哈德先生通过直观的图表向听众回顾了中国茶进入欧洲的代表性事件,从长时程的历史对茶的传承与发展做了客观论述,用全球化的视野总结了中国茶在欧洲的历史和现状。他指出,1600年左右茶传到欧洲,之后英国人做了很多事情改变了茶的发展史,特别是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大量开辟茶园、人工种植茶树,加工所得的印度茶和斯里兰卡茶受到西方人的认可,也改变了他们的口感。盖哈德先生深刻地指出,当时茶的消费和进口都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它们完全基于经济利益驱动,仅仅将茶叶视为商品,无视茶文化的丰富内传,加之茶叶原产国中国受到经济与政治因素的双重干扰,茶产量和出口量急剧下降。盖哈德先生总结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在缺乏与中国茶比较的欧洲,中国本土的高端茶很少出口,也鲜有欧洲人知晓。
图2:主持人谢林德教授讲话
盖哈德先生还对欧洲茶叶市场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如欧洲国家间的销售量情况、未来五年的增长量预计等,他指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关注茶的健康属性,不过,他也不讳言中国茶占比依然较小,尽管欧洲人对其的认知度在提高。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中国茶在欧洲并未构成可以识别的文化代码,欧洲对于茶饮包括中国茶更多的只是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因而欧洲人对中国茶的理解存在很多偏见和误区,这也导致很多欧洲人根本没有机会去真正了解到中国茶的多元性与美妙性。
如何从欧洲人的视角来看中国茶?盖哈德先生首先把欧洲喝茶的人群分成了三类——普通大众、富人、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接着分别介绍了这三类人是如何看待中国茶的。他指出,普通大众大多认为中国茶就是质量较差的茶,他们冲泡茶的方式主要是流行的加奶和糖的方式;富人会关注高质量的茶与茶具,他们倾向于去专卖店购买有品牌的茶叶和茶具,冲泡方式也是加奶和糖的方式;知识分子略微了解中国的茶叶历史和茶文化,知道有高端、稀有的中国茶和中国茶器,但这些在欧洲无法买到,有机会他们愿意花高价购买中国的高端茶与手工制作的名贵茶器。
盖哈德先生深入分析了妨碍中国茶进入欧洲的因素,如高质量的中国茶出口较少、关税抬升了茶的价格、旅居欧洲的中国人大多不了解也不会主动宣传中国茶文化、普通欧洲人接触和学习中国茶文化的机会并不多,等等,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欧洲人实际上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中国的茶、茶叶制品和茶文化。针对这样的问题,盖哈德先生呼吁政府和民间需要共同携手在欧洲推广中国茶文化,为此,可以进行更多的尝试:第一,教育公众关于中国茶文化和茶器的历史;第二,展示中国茶文化和茶器制作、优质茶等的多样性;第三,在欧洲更多提供高质量的茶以及茶叶产品;第四,使用新的、现代的、有教学意义的元素来展示和演示上述内容,如多媒体的应用;第五,需要有一个路线图、战略和新理念来推广中国茶和茶具;第六,考虑设立营销组织或协会专业性地推广中国(茶)文化,如与德国或其他欧洲茶叶协会捆绑展开营销活动等。
在提问和讨论环节,听众与盖哈德先生展开了一系列互动。关于欧洲不同年龄人群在饮茶倾向上是否不同,盖哈德先生谈到参加他的中国茶馆活动的主体为年轻人,因为他们的兴趣更大一些,会关注身体健康的问题,也更愿意学习怎么做茶;年长者则比较忙,而且他们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习惯,所以中国茶文化推广的最好人群还是年轻人。
图3:李萍所长向盖哈德先生请教
关于茶文化在欧洲的融合与适应问题,听众与盖哈德之间有了不同的意见交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有人提出,在当前的快节奏生活中,茶似乎并不能完全契合现代生活方式,但是盖哈德先生认为茶文化具有特定的价值,可以让人们慢下来,享受更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这也是他为什么想推介茶文化的原因之一。北师大地理系席格伦教授赞扬盖哈德先生所做的工作,认为他是在做一项事业,他十分赞同茶的方法就是要让我们慢下来,虽然茶确实不能代替咖啡,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一种传播和推广,而不是要去替代它。
图4:中国人民大学茶哲所向盖先生赠茶礼
最后,谢林德教授对热烈的讨论做了总结。虽然中国是一个茶文化的国度,却并没有很好地向外宣传茶文化。茶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作为人与人和国与国之间交流的载体,喝茶是可以起到良好的沟通和桥梁作用。茶的传播与推广仍需做更多、更久的努力,他期望在未来我们能够“把时间留给我们自己”,在茶文化中感悟自己的生活体验。
图5:部分听众与盖哈德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