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清:湖南茶业考察报告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九江学院 王雅清
三湘四水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个离我最近的省份,经常走过,却从来没有像此次一样,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三湘四水因为茶的名义行走,考察行程已然过半,湘茶带给我们的惊喜却如初见时的讶异,令人难以忘环。
我们考察的第一站是石门,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是湘西北门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湘西的地名,最早在沈从文的文章里读到就被深深打动了,沅陵芷江茶陵,桃源凤凰白沙溪,每一个名字都是那么的浪漫,激起了我对未知美好世界的神秘感,情蛊赶尸和天问,这些奇特的传说让我好奇不已。怎么才能更好的触摸这块神奇的宝地,读懂这神秘的世界?心里早早就被种下的这棵草终于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有趣的人一起,来到了湘西北门户石门,开始了我们为期十天的湖南茶文化考察之旅第一站。
三湘四水的美是泼辣的,不藏着掖着,就那么质朴浓烈,一下子就把你的眼和心抓住了,于是我们就来了,坐高铁,转高速,几百公里的奔袭,我们先到了石门县,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绕了十多公里,我们走进白云山,“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的诗不一定是为白云山茶场而写,此时此刻,确无意间写活了这方土地的美妙,因为诗的点睛之笔,就是“白云”。进入白云山茶场,仿佛置身一幅亮丽的山水画卷中,绿色林海,在夏日骄阳下苍翠欲滴,令人心旷神怡;有机茶园,层层叠叠,空气中弥漫着山林的清甜;依山而建的民居点缀在山水之间,如诗如画……2012年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被评选为“国家级生态乡,在白云山茶园看到的有两个品种,一个是碧湘早,另一个是槠叶齐,作为卷曲型名优绿茶的湘茶品牌,白毫早、湘波绿、槠叶齐、碧湘早至今仍是湖南绿茶行业的主打品种。白云山茶厂最著名的茶叶品牌是闻名遐迩的白云银毫,这款茶外形肥嫩,挺直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滋味清爽醇和,一口下去,甘甜鲜爽,唇齿留香,令人赞叹这如仙露琼浆的美妙好茶,下车时因为山路崎岖,部分考察组成员因为晕车已经东倒西歪,喝了这一杯香茶,把行车的艰难一洗而空。
茶是一片树叶,却是一片不一般的树叶,它的身上,凝聚了茶农的幸福富裕生活的希望,也包含了茶人们对它的眷眷深情。茶的滋味,大抵在其或苦或甜,或浓或淡之中,我们在这样的茶水里,品出一种淡定的人生,喝出一种笑看风轻云淡的潇洒。陪同我们参观的厂长,一口浓浓的湖南方言,道不尽的人生悲欢苦乐,却因一句“我在这里已经十几年,大学毕业就一直在这里”让我刹那就理解了他们对这片树叶的款款深情和贡献。
捧着一杯香醇的茶,我们离开了这个白云深处的福地洞天,这山这茶这人,就隽刻在我的心中。
下午,结束了与白云山茶厂的考察,我们奔赴当天考察的第二站,夹山寺。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始建于公元870元(唐咸通11年),历经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三朝御修”。夹山寺鼎盛时期,其规模宏大,有九殿一宫,后屡经兵荒马乱数度兴废,现已修复六殿一宫。夹山开山祖师善会讲禅说法品茶,悟出了“茶禅一味”真谛。山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为贡品,此行颇为遗憾的一点就是没有亲身看到这个名满天下的牛抵茶,我们在夹山寺喝的是师父自己做的柑普红茶,但是用的是名震茶界的碧岩泉水,也是难得的因缘了,因为碧岩泉本身就是煮茶的极品泉水。
道教主张服用深山灵芝仙草之类,以达到轻身换骨,羽化成仙。在服用的仙草中,当然也不排除茶。梁代道士陶弘景“茗绿轻身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陶弘景新录>)里明确地指出了茶在修道成仙中的重要地位。茶的性能与佛理旨趣也是一致的,从昧上说,茶味清苦。这与佛理视人间为苦海,视涅槃为清寂是一致的,故有茶佛一味之说法。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和“十二因缘”,四谛的第一谛就是苦谛。佛教视人生为无边的苦离、求不得、五蕴盛苦。一杯苦味的清茶,在佛教徒的眼中似乎浓缩着人生的所有苦,当你去细细品味清茶,就好比细细咀嚼人生的种种苦。所以,对佛教徒来说,饮茶有助于静虑人生、坚信佛理、追求解脱。夹山开山祖师善会讲禅说法品茶,悟出了“茶禅一味”真谛。据中国茶禅学会专家考证,夹山是“茶禅”、“茶道”的正宗源头,从夹山寺,我们拿到了北京燕山出版社的2015年出版《夹山茶意》一书,湖南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讲到茶与佛的缘分,第一时期是养道助缘期(包括仪轨),第二个就是茶禅一味期,而第三个时期,则是弘扬传播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宋元时期在夹山寺做了十年住持,并在这里写下“宗门第一书”的《碧岩录》的圆悟禅师,他上承善会禅师“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下传“茶禅一味”的禅修三味,其后,经径山大慧和虎丘绍隆等弟子的弘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在日本演变为茶道,在朝鲜半岛演变为茶礼),从这个意义上说,夹山寺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考察的第二站在这里,确实是一个非常精心的安排,对此再次感谢湖南省茶叶集团给我们考察提供的帮助。
夹山寺据说还是李自成兵败归隐之地,夹山寺师父言之凿凿,说有考古资料支持,因为没有看到,师父也是语焉不详。据公开资料,关于李自成的归宿,史学界主要有二说,二说目前都缺乏最直接的证据。一为通山说。此说认为李自成是在1644年(顺治二年)于湖北通山九宫山遭地主武装杀害,年仅三十九岁。另为夹山说,即顺治七至八年李自成被清军击败,出家于石门夹山寺,法名奉天玉大和尚,卒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终年约七十岁。"禅隐"夹山,吟出了"英雄一代赴飘萍,大块空留百战身。捣碎乾坤惊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时来作恶天还怕,运去看经佛不灵。事业尽随流水去,禅房梦醒夹山青"的悲凉诗章。在夹山寺,李自成最后圆寂于此,对此说法,我没有深入研究且存疑。中国文化里素来就有这样的传统,连西门庆都有人抢祖籍地,何况是这样一个声名赫赫的大枭雄,也难免有人顺路搭车。
考察行程第二天,我们前往湘西门户吉首市。吉首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背靠武陵山,吉首市境溪河纵横,主要河流有峒河、沱江、万溶江、司马河、丹青河、洽比河,其中峒河是境内最大的河流,市境东南部与泸溪县、西北部与花垣县、西南部与凤凰县、北部与保靖县、古丈县毗邻,是湖南传统的产茶区。
考察第一站是前往隘口村,考察当地著名茶叶“黄金茶”,“湘西黄金茶”是湘西吉首和保靖县古老、珍稀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据保靖县志记载,清朝嘉庆年间,某道台巡视保靖六都,路经两岔河,品尝该地茶叶后,颇为赞赏,曾赏黄金一两,列为贡品。后人将该茶取名为“黄金茶”,该地亦改名为黄金寨,现在该地仍有两百多年的大茶树。“湘西黄金茶”具有“高氨基酸、高茶多酚、高水浸出物”和“香、绿、爽、浓”的品质特点,被誉为中国(世界)最好的茶,“一两黄金一两茶”的广告深入人心。早期春茶氨基酸含量高达7%,是同期绿茶的2倍以上,且茶多酚含量高达20%,所制产品滋味醇爽、浓而不苦,耐冲泡。
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走在一条条叫不出名字的河流之间,风景如画如诗,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甜美空气,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有如仙境。四个小时的车程带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来到隘口村,见到了大名鼎鼎的隘口村支书向天顺,隘口村位于吉首市马颈坳镇,是湘西黄金茶发源地之一。2009年,向天顺辞职返乡,开始种茶。当时村里只有130多亩茶叶,没有形成品牌,市场也没有打开。在州市农业部门的鼓励下,向天顺牵头成立了吉首市第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与村支两委的干部们一起发动群众种植“湘西黄金茶”,向天顺自筹4万元再加上35万元贷款,开始动员村民种茶或恢复茶园。从改革开放初期,全村有95%以上村民在贫困线下,到近年来,在村支书向天顺的带领下,村里目前发展有茶园1.5万亩,全村3116人年均增加收入超过8300元,预计到2020年人均年总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10年时间,昔日贫困村摇身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隘口这个深度贫困村,因为有“合作社”这个好平台,有“湘西黄金茶”这个好产品,有“辞掉工作一心为民”的能人村支书向天顺的带动,吸引了大量的年青人回乡创业,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新农村新景象。通过统一种植、统一培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如今隘口的茶叶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这些数据是公开可见的,我们在村里冒雨行走,甜美清新的空气,蜿蜒硬化的小道,正在建设中的茶旅民宿,原生态的苗寨吊脚楼,还有因为下雨没有时间去亲自看的苗疆古长城,都预示着从2012年始,吉首按照“兴茶兴市、富市富民”的发展思路的正确,以黄金茶助推山村扶贫,大力发展湘西黄金茶产业,推进“一人一亩茶园”脱贫计划,即农户开发一亩黄金茶,政府无偿提供茶苗2500株,每亩开沟撩壕奖补800元、深翻奖补200元、稻田开发奖补500元连补两年,肥料补助100元。借此东风,隘口村就全村茶叶种植达到了15000多亩,三千人口实现了6、7千万的茶叶生产总值。我这个对数字不太敏感的人,欣慰地看到隘口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就,助推茶叶产业是造福乡梓的大好事和大举措。
考察行程的第三站是怀化沅陵的辰州碣滩茶,辰州碣滩茶产于湖南省西部沅江中游的沅陵县,因沅陵古时属辰州府管辖,此茶又源于沅陵县的碣滩山,故得名。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处武陵山东南麓与雪峰山东北尾端交汇处,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
沅陵境内山峦重叠,溪河纵横,地形复杂,沅酉(沅江、酉水)二水广纳百川。沅陵山地,面积大、分布广,海拔高度多在300米以上,适宜于茶叶生长与种植。碣滩茶主产区土壤含一定的火山灰成分,其物质组成和化学成分比较丰富,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同时,由于武陵、雪峰两大山脉交汇于此,沅江、酉水两条河流穿境而过,建国后五强溪、凤滩、高滩等三座大中型电站坐落于此,境内有湖南省最大的人工湖--五溪湖,形成山岚水雾常年缭绕的独特的小库区气候,其茶叶生长气候环境得天独厚。
碣滩茶早在唐代就以色、香、昧、形俱佳闻名,并被列为“贡茶”。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在与周恩来总理的会见中,说到了辰州碣滩茶以及在日本的流传。当时,周总理也不知道碣滩茶产于何地,就通过农业部门从上至下寻找,终于在沅陵沅水江畔的碣滩山上找到了碣滩茶。然而,由于战乱与文革等多种原因,碣滩茶园早已荒芜,碣滩茶也有名无实。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恢复种植,在198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质产品。
辰州碣滩茶分为绿茶和毛尖两种。是中国绿茶卷曲性绿茶的代表,2011年被纳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极品碣滩茶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它选料讲究,工艺严格,要求用一芽一叶初展,匀嫩一致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须经过摊青、炒青、揉捻、整形和焙烘等五大工艺流程,十多道工序。其中"炒青","整形干燥"两道工序尤为讲究,要求炒锅干净,燃料用无烟木炭。杀青、揉制必须采用手工操作,这样可以保证成品茶的质量。
碣滩茶系我国云贵茶叶组系,源远流长。据考早在唐代以前,碣滩周围几十里就有茶树的自然群落。明朝朱元璋改水路驿站为陆路驿站后,碣滩茶被大量移栽到了沅陵县属"辰龙关"前的界亭驿(今官庄镇界亭驿村)。从此,碣滩茶便逐渐衰落,而官庄界亭驿茶日趋兴盛。我们考察的主要地方就是官庄界亭驿村,是一个白族苗族土家族汉族聚居地,村里在河上恢复修建了侗族风格和白族风格的风雨桥。河水穿桥而过,风景秀丽,也是我们此行茶旅结合考察的范本之一。
目前碣滩茶叶的品种,主要是桃源大叶、槠叶齐、碧香早、黄金茶等优良品种,大多按有机茶标准管理。我认为在今后,应该加大对本地原生茶叶品种选育,真正体现其特色。另外,在茶旅结合上,也要注重对生态的保护,加大对饭店农家乐的污水排放的监控力度,不能再当下毁掉绿水青山。
本次茶旅考察的第四站是常德桃源县,桃源县境地处沅水中下游,雪峰、武陵两山脉尾端,云贵高原向湘赣丘陵、湘西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沅水自西向东穿境而过,素有“滇黔孔道”之称。我们考察了茶庵铺镇。茶庵铺因茶得名、以茶立镇,全镇现有茶园10500亩,是湖南省茶叶总公司优质原料基地,年产干茶50万公斤,松阳坪村是茶庵铺镇的窗口,以现代生态绿色茶叶生产为主线,是一个集种茶、制茶、销茶以及茶文化创意的全产业链运作基地
我们参观了松阳坪村的百尼茶庵茶叶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饶文兵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企业家,他是土生土长的桃源县茶庵铺人,从小对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高中毕业后,他到外地的一家茶叶公司上班。1995年,凭着对茶的挚爱,饶文兵带着在外奋斗几年攒下的6万元钱,回到家乡办茶厂,开启了他的新人生。
“一个古老的传说,催生了一家茶企;一个偶然的发现,催生了一个品牌;一个品牌,带动了一个产业”——这就是2014年湖南茶叶“十大新锐人物”青年农民饶文兵创造的传奇。茶庵铺四面环山,云雾缭绕,是古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相传当地青壮年为了养家糊口,就带着茶叶跟随马帮远离故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离家的游子们始终未能归家。为打听自己丈夫的消息,这里的女人们搭起了一座又一座的茶庵,让从茶马古道回来的人在此歇脚,也让新出发的青壮年从这捎去自己对丈夫的牵挂。类似于望夫崖的故事,在茶马互市的古代,非常的凄美,2011年,饶文兵将湘龙茶厂更名为桃源县百尼茶庵茶叶有限公司,这就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催生了一家茶企”的故事,而一个新的发现创立了一个“崖边野茶”的品牌,则是源于一片野茶的发现。2012年,村民们在海拔800多米的松阳坪村马坡岭组发现了一片野茶林,饶文兵惊喜不已。作为百尼茶庵的掌门人,他立即前往考察,马坡岭山高林密,危崖耸立,这片野茶属中叶类品种,极为珍稀。饶文兵当机立断,买断了其采摘经营权,并实施严格保护,让马坡岭这一宝地成为百尼茶庵崖边野茶的专属供应地,2013年,饶文兵牵头组建了崖边野茶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一百多户,现在的百尼茶庵年加工茶叶4万担以上,年收入近8000万元,成为当地一家知名的龙头茶企。饶文兵的大儿子在大学毕业以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带着城里媳妇回到茶庵铺,帮助父亲从事茶叶生产,目前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与销售和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小儿子还在上小学,已经是一个有模有样的小小茶艺师,在香港茶展上惊艳亮相。父子相承,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正是湖南茶叶产业未来的强大生命力,也从侧面说明,茶产业助推美丽乡村发展,吸引了人才,留住了产业发展的根基。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前往马岭坡考察,但亲口品尝了百尼茶庵所产的不同档次的崖边野茶,口感和质量都属上乘。饶总也谈到了茶企面临的困境,就是如何做大做强品牌。我个人认为,要解决企业困境,还是要在品牌经营上下功夫,面对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要有针对性的品牌战略,高端产品做响品牌,利用我们的野茶基地卖出高端价格,做大做强野茶品牌。低端产品要保证质量,在生产环节注重标准化产业流程,从田间管理到生产环节都要全方面的质量管理,以保证茶农的收入,保障茶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利用地处桃花源景区的地理优势,做好茶旅融合开发,吸引游客分流到绿水青山的茶庵铺,搞好康养旅游也是重要思路。
本次茶旅考察的第五站,前往益阳茶厂参观国家级万吨黑毛茶储备库,参观湘益茯茶4.0智能化生产线,金花酵库,湘益茶博物馆和院士工作站。
湖南省益阳茶厂有限公司发展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湖南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1939年,他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租赁“德和庆记”茶号组建“湖南省砖茶厂”,次年改为“中国茶业公司安化砖茶厂”。新中国成立后,该厂总体搬迁至安化县小淹镇,并于1953年改名为“安化第二茶厂”,同年试制茯砖茶成功。1958年,“安化第二茶厂”迁建至益阳市,改名为“湖南省益阳茶厂”,并将手筑茯砖茶全面改为机械压制茯砖茶。2007年,“湖南省益阳茶厂”国企改制,由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原厂职工身份置换后参股,成立“湖南省益阳茶厂有限公司”,发展至今。成为黑茶行业的翘楚,系国家民委、财政部等国家部委定点的、国家重点茯砖茶生产厂家、全国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百强企业、中央边销茶原料承储企业、GB/T9833.3国家标准起草制订单位、这一系列的金字招牌成为了益阳茶厂的品牌资产,2008年,益阳茯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入选“中国世博十大名茶”;2013年,荣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黑茶保健功能发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2015年,湘益“领头羊2015”茯茶荣获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受到了国内外茶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好评;2016年,公司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独特的金花酵库,边销茶生产基地,茯砖茶国家标准起草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单位,茶学博士科研工作站及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些益阳茶厂独有的金字招牌,代表了这个国企的生产实力和黑茶界的杠把子角色,作为茶界国有企业的龙头老大,公司“湘益”牌系列茯砖主销新疆、青海、甘肃等西北边疆地区,在保障西北各省、自治区少数民族生活必需品边销茶的稳定供应、落实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公司在稳定和巩固边销茶市场的基础上,近年开发的中高档茯茶已成功占领以北京、长沙、广州、上海、西安为中心的国内黑茶市场,以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中心的国际市场。黑茶的影响力日渐扩大,益阳茶厂功不可没。
结束了益阳茶厂的参观考察,我们前往安化,参观白沙溪茶厂和博物馆,看千两茶制作工艺。听取安化县领导和茶叶协会介绍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
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座落在雪峰山脉东北端,清代两江总督陶澍故里,享资水之秀美,纳山川之灵气。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景色宜人,人杰地灵。作为黑茶的龙头企业,创造了我国紧压茶史上的数个第一,即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茯砖茶,第一片花砖茶。开发、研制了青砖茶和普洱熟茶工艺;挖掘、继承和发展了民间传统茶叶产品天、贡、生尖茶和花卷茶(俗称千两茶)。她是全国紧压茶之发祥地,边销茶之摇篮,早在一九五六被评为全国五个优秀茶厂之一,在我国紧压茶生产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重大贡献!白沙溪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带动了安化黑茶产业从一个年产值不到2000万发展成为年产值超过180亿,年茶产业税收超过3个亿的茶产业大县;安化黑茶品牌也成为了中国地理保护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这是一个安化黑茶产业的奇迹,实现了黑茶民族品牌的复兴。
实地参观千两茶制作,尤其令人感动,选茶准、烘茶干、装茶满、踩茶紧……这些流程中包含了白沙溪人对这一传统工艺的精益求精的执着和坚守,从粗制形成黑毛茶,到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道工序,已经成为了黑茶制作技艺的国家标准,据说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其中有一项处理工序,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造成独有的高香、松烟香,则是千两茶独一无二的工艺,被列为保密工艺之一。光是踩茶环节就已经令人叹为观止,踩制需要七个健壮有力之男子共同协作,经过多次踩压、木压、抽紧、压条等步骤,每个千两茶的踩制耗时20多分钟。之后还要再捆扎、堆放、干燥。据说选择踩制工的标准是一顿可以吃下一斤肉、六碗饭。千两茶踩制工艺的劳动强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须是孔武有力的男子才能胜任。
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一致认定千两茶:“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益阳有,益阳只有安化有”。其独一无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后面的座谈环节,陈灿平副县长认为,白沙溪黑茶取得优异成绩的三个关键:品牌、品质和标准。安化黑茶通过产业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卓有成效地实现了茶农的增产增收。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刘新安总经理强调了安化黑茶的独有的制作工艺,在打浆、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发酵等流程中恪守严格的标准。按照这个工艺流程加工出来的就是安化黑茶,这样的理念给考察组成员深入了解安化黑茶的独特性提供了一个另外的视觉,让我们体会到了安化黑茶的独特性。
本次茶旅考察的第六站是前往韶山调研韶山茶产业状况。韶山是主席故里,每年的游客人次达到1800万到2000万人次,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韶山政府在红色旅游上做文章,贯彻湖南省政府茶产业战略,力推茶叶产业发展。在我们进入韶山之前,当地依托供销社系统,由政府各部门主导成立了韶山茶业发展协会,刚刚完成了挂牌。在座谈会上,我们倾听了部分茶企负责人和当地茶叶协会相关领导给我们介绍了韶山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韶山是一个体量不大的市,全市耕地面积4万亩,人口9.8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25800元,茶叶面积1300多亩,韶山茶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过一段小小的辉煌,韶峰茶,韶山毛尖曾获优质产品奖,现在的许多品牌在市场上接受度不高。有许多茶地处于抛荒状态,现有茶园面积非常小,只是零星分布,茶园改造提质难度大,没有完整供水体系,茶山交通不发达,山林地产权不明晰,茶叶产业链人才缺乏,茶叶加工方面非常缺乏人才,茶叶的营销人才团队也缺乏,韶山茶叶品牌不强,知名度不高,本地销售茶叶主要是贴牌。市政府根据韶山实际,拟在以下方面推动茶叶产业发展,一是适度开发和新建茶园,制定韶山市十年的茶叶规划;二是立足现有的五个茶场,做好精品茶园和茶旅融合基地;第三,大力开展品牌运力,借助高端媒体推广韶山茶叶品牌,与韶山旅游相结合;第四,培育,引进,储备发展茶叶产业链条上的专业人才。加大支持力度,补自己的短板。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韶山市引进了湘茶集团成立了公司希望以此带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韶山市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当地的红色旅游市场产品开发上的茶叶品牌缺乏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样一个耕地面积不大,茶叶面积小,抛荒严重,还有山林地产权不明晰的地方,复制吉首隘口,安化,桃源等地发展茶园的思路不见得适合本地实际,我们实地考察了一处抛荒的茶山,基础条件比较缺乏,产量可以预见的非常低,投入产出比应该是不成比例。我们实地考察了韶山的旅游产品,缺少特色,义乌小商品市场式的大众化产品较多,韶山可以打造富有特色的茶叶品牌,立足现有的韶峰茶,韶山毛尖,滴水清音等品牌,选取湖南优质茶叶基地原料,大大方方地贴牌,标注茶叶原材料产地做好自己的品牌。
我们湖南茶叶考察的最后一站是岳阳的君山黄茶产业园。实地到访被称为中国黄茶之乡的岳阳黄茶小镇。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车程,考察团一行来到君山黄茶产业园,在君山银针公司负责人李迈军和副经理张艳的陪同下,听取了产业园的规划布局,参观了产业园内主要设施和厂房,特别是君山黄茶产业园的成品包装车间的八年陈、五年陈和三年陈的藏库令人惊讶,更为切身地感受到了黄茶储藏的大环境带给这个品牌茶叶的高品质和口感。黄茶在经过了从采到加工的严格的流程,最后被储存在透气的大罐储里,在湿度、温度等方面有严格控制,以保证其最佳的口感。
君山黄茶虽然是一个小众的茶叶品牌,它的年均产量不高,在全国分布也不广,岳阳的君山银针却早就赢得了中国十大名茶的美誉。目前国内主要在湖南、浙江、四川和安徽等地种植黄茶,工艺相似,口感相通,但以湖南君山岛上的核心产区为最佳。核心产区的产品在每年的八月份就已经售罄,供不应求,这得益于其优质的产品质量和上乘的滋味口感。君山公司近年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了便于储存的黄茶紧压茶,品饮君山紧压黄茶之后,总体感觉是滑顺、绵厚,没有苦涩感,采用后发酵工艺,紧压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还利用金花发花技术,开发出金花黄茶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君山黄茶的品牌战略和产业发展是非常令人赞叹的,借助品牌优势,借助黄茶产业园,推动湖南省黄茶产业迈向规模化、清洁化、工业化生产,大力发展黄金条,黄金饼,迷你小金砖等广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在旅游市场上很受欢迎,其产品包装,品牌外观设计都非常美,极大地推动了黄茶产业的发展,以这样一个小众茶跻身全国十大名茶之列,实在是名至实归。而且,一个品牌的兴旺,对推动环洞庭湖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促进茶农增收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