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论坛发言系列】大益茶道院院长吴远之先生在第三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的致辞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与大益茶道院合作,于2019年8月3-4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大益庄园举办了第三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几十所高校的学者、部分地方茶文化协会和茶企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我们根据录音整理出论坛期间的嘉宾发言,并经过了发言者本人的审校,从今日起先后推送,敬请关注。
我刚才给大家行的是茶礼、合十礼,这个可能大家比较熟悉,原本是佛教里的礼,我们大益集团内也广泛采纳了合十礼。把手放在心脏的前面,表示我们衷心的欢迎各位远方的朋友,希望你们在这里得到平安。
每年的8月份暑假,是我们大益庄园最热闹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就是三伏天了,昨天我有好多朋友过来,他们从武汉过来,一见我说非常感谢你,我在那实在受不了了,太热了,上海来的朋友也说太热了,实在受不了。所以希望在座的各位到清凉的地方避暑,又能够聊聊天,这也是一种福分啊。
其实茶也是这样,茶是在一个非常喧闹的世界里为人提供一个清凉之道。如果你在武汉跑不了的话,泡杯茶,但最好是大益茶了,你的心就可以平静下来。这估计也是茶给我们带来的另外一个方面好处。
今天的会议比较特别,是哲学论坛!茶里面有没有哲学这个问题?这是我第一次跟姚新中教授见面的时候谈起来的话题,当时是林美茂教授,他今天没有来,他见我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没有茶道”;第二,肯定是没有茶道哲学的。这是好几年前的事,2015年。也就是说,茶道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是个亲戚,但是离开我们很久,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茶,但又不知道什么是茶道,更不要说里头有哲学和哲学的意味了,其实很快陌生人又回来了。
我刚才走过来的时候非常感慨。在我们国家汉唐比较兴盛的时候,茶或者以茶聚会应该是生活的日常。刚才我看到沈冬梅老师了,我们去年在湖州的第二届论坛见了面。在湖州有个三癸亭,就是当时太守颜真卿造的茶亭,在妙喜寺旁造的茶亭,他说了是为陆羽造的,为什么要为陆羽造呢?是让陆羽来泡茶,就像我们今天一样,我们荣幸能够为各位学者泡茶,这其实是茶人荣幸,也是我的荣幸。所以三癸亭是一个现象、是一个表征,因为去三癸亭里的人,可是一世之名师,有皎然,有颜真卿,天下的名士都聚在那,他们干嘛?他们编书。这方面沈博士是专家,当时他们好像要编一本《韵海镜源》,那个书我是没看到的,好像失传了。但是我估计也就像摆在我们面前的论文集一样,真的,中华风雅如斯,这真是一个盛世的时候,我们中华儿女就体现出来了一种君子的风范,一种非常令人羡慕的、非常文明文雅的生活方式。
我记得去年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我们姚老师是主持、主办的大学者,大家都知道姚老师是我们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我当时看到“学以成人”这么一个主题的时候,很受启发。学什么?中华民族是善于学习的民族,这使得我们在跟其他族群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掌握了文字文化,掌握了工具,所以比较早的就有了中华文明。“学以成人”真是一个高度的概括。这个学是学什么?当然是学圣人之道,是从圣人那儿学。如果从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看,就是一种全人教育。
这次我也非常高兴给大家提供一个跟大自然学的机会,大家到这个地方会看到原始的茶树的样子,因为很多人喝了一辈子茶,他也没弄清楚茶树长什么样,我希望这么多学者们,在饱读诗书之后,到茶山来看看世界上第一批茶树,不敢说是第一棵,那一批茶树长得什么样?看能不能给你们的学问、你们这个形而上的学问有效的勾起来?云南的茶树是很任性很自在的,名士风流,横着长竖着长,不像日本修剪的很整齐,他们就到脚跟。我们这个地方的茶树是可以长到20米,树龄也不一样,这里的一些茶树可以长到1000年、2000年、3000年,长得很好。所以我希望这些很自然的生命的这种奇迹,能够对各位老师们能有一些启发。
最后我也想感谢李萍教授这几年的努力,因为我参加了三届论坛,我昨天晚上回去以后也很认真的把论文集看了一遍,看的很晚。所以今天醒得晚了一些,我感觉就像我们普洱茶一样,随着年份的增长,它的变化越来越好,越来越醇和。
最后也预祝会议能结出丰硕的成果,也祝愿各位老师、各位先生们在勐海生活期间平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