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范增平:茶儒一体的价值观——哲学家茶座第十七讲录音文字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茶儒一体的价值观(4)

          ——哲学家茶座第十七讲录音文字

范增平

 

茶艺的美是全面的美,大家该知道,听着水滚的声音,听觉的美,眼睛看着茶汤的颜色,视觉的美,鼻子闻着茶的香,嗅觉的美,口尝着茶的滋味,味觉的美,感受茶的氛围,听觉、视觉、味觉、感觉都很和谐,得到全面精神的美,所以茶艺的美是全面的美,茶艺的美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现在很多人颠倒了,拿一杯茶,那一杯茶是没有道的,茶道不是在那一杯茶里面。我刚才讲,我上次去日本参加“心茶会”,我就知道了,心茶会你看得到的是什么?是过程,不是喝那一杯茶,那一杯茶没有道,道在哪里?道在这个过程,这个茶会的过程。所以茶的美,茶的作品是动态的艺术,是感觉的艺术,它是过程,是整个茶会,那是你的作品,不是那杯茶,那一杯茶已经谢幕了,是不是?幕已经拉下来了,不是像其他的作品,画一幅画,画好挂在那边,是你的作品,茶的作品是那个过程,茶会的过程,泡茶的过程,茶会一开始,把自我投入整个过程中来观察自己,这就是它的作品,茶真正的美在这儿。参加日本茶会,你就会感觉到原来这就是作品,这就是美,那个境界的感觉。现在我们过分强调那一杯茶,那是卖茶、茶商业、商业的茶,当然也有道,那是商道,茶商道。

茶艺的美是如此,所以真正喝茶的人是追求包含生理的快感和精神的美感,喝茶是从茶中体会万事万物,你要静下心来喝茶,来感受,来体会,来思想,所以有一个诗人,当时英国的诗人,克里斯顿他讲,当你寒冷的时候茶会温暖你;当你酷热的时候茶会沁凉你;当你激动的时候茶会镇定你;当你沮丧的时候茶会鼓励你。茶是真正的良师益友,是全方位的艺术,是高品位的生活,茶是这样的。人长久在纯真、纯情、纯正的化合而成的茶汤熏陶下,培养出喝茶的高品位气质,培养出纯真无邪、纯情柔顺、纯正适当的品德,如是才是现代人的可爱,现代人的幸福。我们经常在这种氛围当中不断的熏陶之下,才能体会到壶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长,这就是茶人,培养出茶人的气质。如果茶是社会的君子,茶道就是良心,所以我常常讲茶道就是良心,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就是良心研究所,这不是期待吗?是不是?茶道就是良心嘛,就是良心哲学研究所,很简单。

中华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融合道家、佛家、基督,包含穆斯林文化的博大精深,穆斯林文化是什么?清真。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精华。仓泽教授讲了,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华,那他是体悟到日本的茶文化,中华的茶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精华部分,它不仅仅包含儒释道,西方的也包括。当然,释也是西方来的吧,只有儒道是我们东方的。但儒释道已经融合成为东方文化很重要的部分,但是你要知道,英国的下午茶很讲究的,他的瓷器,我刚才讲一定要戴帽子,你去参加茶会,英国的女人去参加茶会都要戴帽子的,如果我们一提倡,帽子也会卖得很好。是不是?现在帽子业不怎么旺盛,以后说参加茶会全部的女士都要戴帽子,那大家就买帽子了,到时候卖帽子的旺盛,这也是能够增加市场经济活络的一部分,做任何事情都要为别人着想,你看我们连喝茶都要为卖帽子、制帽子业着想,这不是大义吗?大爱吗?一定要考虑,不要只考虑自己享受,我们甚至于考虑到卖帽子。你想一下,还没有人考虑到穿茶服,先为卖帽子的人想一想,以后每一个参加茶会要戴一顶帽子,因为孙萍萍送我一顶帽子,我昨天就试着戴一下,还蛮可爱的。但是我这个人比较粗鲁,戴一顶什么帽呢?前进帽,我特别选择一顶前进帽,工人的帽子,是不是?比较前进,我想说学茶的人不要给人家讲是LKK,就是老人家,以前喝茶就是老人茶,不是的,是年轻的,是有前进的,茶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不是落后文化的代表。所以中华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精华部分,所以茶儒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可能有人要问,正清和雅,其实正清和雅是茶儒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精神的标志。

茶儒一体的价值观,我们讲到这个主要的部分,我国的茶叶是原产地,我们是茶艺的原产地,茶文化的故乡,中国人饮茶至少三千年以上,如果是从汉朝(算起),甚至于更早一点,三千年以上了,如果说神农氏开始五千年了。茶有着纯情、纯真、纯正的本性,具备智仁勇三达德、五达道,做人做事的礼则。唐代刘贞亮他有茶十德的茶德,茶有茶德,陆羽《茶经》里面也提出了精行俭德,这些道理是对茶人精神的要求,是中华茶文化的精华部分。茶在中国人的生活里面,从来不仅仅止于茶,从来都不是。而是一种体现人生趣味,表达艺术理想,追求生命终极的精神文明。所以不是只有Camelliasinensis(音)这个茶树种,才叫茶,我们也有其他的青草茶、杜仲茶、苦瓜茶,什么茶,甚至于白开水都是茶。我们小时候长辈来,妈妈都会说倒杯茶给叔叔喝,就都是开水呀,那时候哪里有茶?就倒了一点开水,中国人把茶代表一种什么?它不是只有物质的那个茶叶冲泡出来,从来就不是感官享受的部分,而是什么?精神一种追求的境界。所以茶在中国人的生活里面是如此,它属于精神文明的一个东西,不是只有物质的,只有个人的,还是人类整体的追求。所以茶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变迁中,儒家、道家、佛家根本占据了我们思想的主流,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儒家茶文化的价值观。

儒家的价值观有四点:

第一点,是道德习惯,堂正做事。堂正的来处事。道德是一种习惯,茶人经过长期的茶道熏染,形成特定的道德心理定势,它是心理的一个趋势,由于认知情感上面的习惯,最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道德的习惯要经过长期的熏染,到最后表现在行为上。所以道德要习惯,这样才能够堂正的处理事情,茶是有德的东西,是人的品德修养的载体和依据。所以陆羽才会说茶德,是说茶人将儒家道德反映在茶事上,茶可以德行道。道德道德,道是可以表现于外的,所以叫做道德。

宋朝理学家朱熹比较建茶(福建的茶)跟江茶(平地的茶),“建茶如中庸之为德,江茶如伯夷叔齐。”从而将中庸之德赋予建茶,这是朱熹对茶道的阐述,也是对茶德的诠释。中庸之为德,就是要不偏不倚,中庸之道。“仁”是中国伦理概念很重要的道德标准及哲学概念,是儒家重要的思想之一。“仁”体现儒家对人格完善的追究,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追求,仁民爱物,君子爱茶,沏茶品茗,修炼品性,茶道就是良心、良知、良能,良知、良能、良心都是雷同的,就是不在学而存在的东西,根本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根本的东西,良知、良能、良心。

这是仁者的表现,自然,所以道法自然就是根据这边来的,是仁者的表现(自然)。以敬为处事的原则,负责任,敬事爱人,主一而敬,内心专注于一件那就是叫敬,就是境界,这个就是儒家里面重要的第一点,道德习惯,堂正做事。

第二点,是理气和中,圆融生活。“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气也,生物之具也。”这也是理学里面提到的,所谓的理就是指形而上无形的东西,天道,存在的天理,它自然存在的,根本的出发点是无形的天道,就是天理,这是万物所以生存的根本,其实这个在西方思想就是上帝,可以这样类似的去思考。东方、西方,佛教、基督教,我们儒家、道教、道家,都是有一个终极的解释,都是类似,只是站的角度不一样,看的都是一。我们儒家最早讲的,道家也这样提的,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才有阴阳,阴阳再慢慢万事万物。那个无极是什么东西?就是天道天理,西方就是上帝嘛,佛教就是佛嘛,佛性不是释迦牟尼这个人,释迦牟尼是成佛,但成佛那个佛是什么东西?就是类似这样,大家去思考就知道了,它是形而上的东西。那感官心理和心灵的调和,将感官与心灵的欲望调和到中间,这个儒家很强调的,你怎么样把天理、把天道跟人性的、动物性的调和到恰到好处,这个中庸之道很重要。这就是道、调和,怎么样应用?把这个原始的东西,生物的本性跟天道调和得恰到好处,很恬适,能够不偏离这个,也不偏离天理。过分追求天理,那过分强调唯心去了,强调具体感官过分,又可能是过于物质方面的。怎么样物质跟这个心灵调和得恰到好处?人处理得好就是了不起,就是伟大的。

所以感官调和到中庸,也就是物质文明跟精神文明调和到合适的地步,也就是一个人经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方式,修养人性和做人的规范,那怎么做?告诉你,我们儒家有一个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你学了以后要思考,要能分辨,最后你要进去执行,表现出来,这很重要。理气和中,我们在五达道,就是人际关系上面,用你的智仁勇的情绪,各种的智慧,人心,还有你的毅力,能够去做,去把它表现得相当,这很重要。什么叫做这个相当呢?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平静了,我们讲讲平常心是道,就是你不要太钻牛角尖,天天想那个又不行,这个又不行。要怎么样自然而然地做到,能够使这个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得恰到好处,能够合情合理,不可能修到也不喜、也不怒、也不哀、也不乐,那不可能,那不是就变成石头了?石头什么都没有了。你有这个情绪是人欲必然有的,那就调和到刚刚好。我请净空法师来演讲,他修养很好,有一个学员问他,请问大和尚,您会不会生气呀?净空说当然会生气呀,因为是人。师父为什么会生气呢?您修了那么多年?净空说,事情办不通的时候,桌子一拍,事情办通了,你这时候不发脾气,你什么事也办不成,你遇到那种,你就是要发脾气,发得恰到好处,事情办完办好,不可能都不生气,那还干什么事?什么事也干不成了。遇到无理的人,你要无理相对。所以禅宗有无理对合理。请问一加一等于多少?师父老是不回答,一巴掌打过去,懂不懂?不懂;不懂再打一巴掌,懂不懂?你再讲不懂又一巴掌,懂了懂!,赶快跑,就懂了嘛,这叫做禅宗的教育方法。禅宗,佛陀的教育、孔子的教育跟基督的教育,三个教育方法不一样,那怎么样应用?

当老师,我以前一直想这个事情,什么时候用佛陀的教育方式,就是禅的教育方式;什么时候用孔子的教育方式;什么时候用耶稣基督的教育方式;对待一个学生要常常变换应用,不体罚不能打,我的同学当老师,打学生打得很厉害,结果呢?他是最好的老师,很多的家长都拜托要孩子送到他班上去当学生,因为他都是用打的。所以你说不能体罚,古时候棍棒之下才出孝子,现在不打,你看看,90后的都不打,00后又不打,那怎么办?但是打要恰到好处,打到要让这学生长大后,问他说,你还记得以前被老师打过?会不会恨老师?不会呀!我感谢老师,如果老师那时候没有打我,我没有今天,你看学生会这么讲。所以你要怎么样处理很难,这就是中庸之道,喝茶的人就懂得这个,智仁勇要运用好。所以《礼记.中庸》,《中庸》本来是《礼记》里面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和就是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如果你能够做到刚刚好,中庸之道做得很好,天地各就各位,该做什么都做什么,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很好,万物都一直在成长着,四时都是按照时间。

现在有点乱,冬天也有西瓜吃,现在水果也没有办法分别季节了,为什么?有一点乱了,什么时间,什么东西都有吃,没有?人也会把它弄出来,这有一点问题,这不是理气和中。所以病很多,医师越来越多,生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民国初年就有讨论这些事情,警察越多,小偷越多,最后有人主张完全没有警察,也没有小偷。还是西方人聪明,发明手机以后,小偷都失业了,没有东西偷。所以要改变一个社会现象或者怎么样,有时候要用智慧,现在怎么扒手?我已前在公车上被人家扒走钱,现在你看没钱好扒,所以小偷失业最多。现在小偷都在研究、扒手在研究我下一步要怎么做,才能够把我们这个行业发展起来,他都在思考,也许过一阵子,过几年他们研究出来一套。现在就是智慧诈骗,我也被骗过,手机点一点钱就没有了,所以想到人不要有钱,没有钱,你卡里面就十块钱,你怎么点也没有给人家骗去,所以就不要有钱,所以无事一身轻。星云法师说他口袋里面从来没有钱,因为他的钱都在别人口袋里,他说我明天想要去美国,弟子都把票买好了,他根本不必带钱的,是不是?我想吃麦当劳,等一下人家就送来,人家已经手机上面点好了,送来,不必付钱。这个就是中和,理气和中,本来理气和中是中医里面的一句话,中就是中间这个部位,气要通,病就没有了,要把它理通,理到刚刚好就可以了,所以映照我们儒家思想的第二点,理气和中,圆融生活,生活就会圆满。

儒家思想讲究中庸和谐,以茶会友,在茶会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的氛围,增进友谊,茶被视为清洁之物,从采摘一直到过程,它都是讲究恰到好处。中国人以茶品来比人的品德,中国人对君子仁人的正直青年,公认的非常推崇,要正直、要清廉、要公正。所以人们沉浸在茶的色香味中的时候可以托物寄思,升华人格,这是君子之风,茶性的完善、完美、融和,人气与茶气的完美融和。

我前面有用化合,泡茶不是混合,有人泡出来的茶喝出来有水味,水是水,茶是茶。日本应用得很好,他叫茶汤,日本的茶道学会叫茶之汤,茶跟水浸泡出来的茶汤,已经不是原来的,不是混合,它是化合,没有办法分开了。所以这就是基督教的精神,三位一体分不开了,人跟神怎么区别?没有区别,那怎么来?它有灵在里面,它是化合的,不是可以分开的。人性即神性,是吧?上帝跟子民是一体的,其实就是跟佛类似,人人生物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到耶稣基督那边去,因为你照着他的路去走,基督说我是生命,我是真理,我是道路,跟着我走就可以达到那边,就是那种境界一样,就是化合,是融和。只要人性跟茶性你融和起来,融和跟化合不怎么一样,化合是会产生化学变化,融和那种变化不是化学的变化,而是一种自然而然慢慢约定俗成的一种变化,叫融和。中华民族是靠融和的,我们有很多很多民族形成一个中华民族,是慢慢融和的,我们满族先慢慢融和,等一下别的族,藏族什么族慢慢融和,这是融和,这个和是和谐的和,不是合作的合,完美的融和,使茶成为社会的君子。人天生的情意可以通过引导、修饰、加工使它成为善,这是茶的意义。所以在不断地喝茶当中,人可以把他的情欲慢慢的通过引导、修饰、加工,使它转换成什么了?心灵的部分,精神的部分,这就是茶的一个意义跟作用,以和为生活的基础,和谐、和善、和平、和气、合和,也就是中和,智者的表现,亲切,理气和中。

第三,格物致知,安身立命。喝茶,茶是物质的东西,但是我们赋予它生命,所以格物致知,以茶来格、来探讨,会得到很多的知识启发。以茶入道就在这里,还要以茶悟道,我就是靠以茶来悟道,来入道,得到启发,得到感通,得到领悟,然后会让你慢慢的往这边靠,就是这样。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哲学、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格物致知,尤其是宋明理学以后,新儒家的时候,推究事物的道理,才能够获得无尽的知识,是源于礼记大学里面的八个纲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回溯到刚才讲的一切源于诚,诚就是中庸最重要的一个思想,但是怎么样做有很多方法,这里告诉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内心的修养而慢慢成为你的一个思想,先个人的,慢慢家庭的,社会的,到整个天下。当然这个天下,过去是讲中国的,现在就是世界的一样,所以你也可以逆过来,欲格其物者,要先致其知,要致其知然后怎么样怎么样,一个一个可以逆,就是说要平天下者,你要先怎么样?那要把国家治理好,那如果国家弄得好,你要先齐家,齐家要个人修养好,个人要修养好,你心要正,心要正,你要诚意,然后要去致知,就是刚才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一样,到最后要格物,就事物来探究它的道理。

其实,这个也是一些唯物的东西,对一件东西里面你要追究它的道理在,你要去思考,所以以茶悟道,以茶载道、以茶入道,人生要有一定的意义和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儒家告诉我们一个学者的使命,这是宋代张载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人的价值,为天地立心。立心是什么?就是那些道理,立命是什么?根本的天命,为往圣继绝学,已经断绝了的过去的好的东西,我们要继续把它承继起来,不要让它断绝,最后为后世,为过去,前面的、后面的我们都要做。所以前世、今生、来生都顾虑到,中华茶艺三段十八步就是在这里,就是这样,准备、操作、结束,三个阶段,前世、今生、来世,“欲知前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就是一贯的,所以曾子讲儒家思想,“吾道一以贯之”也是这样来的。

立命是为创造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安身,就是日子过得好,就是我们先要什么呢?每一个人都能够吃饱,都能够过一个温饱生活,温饱的问题解决了,要进入小康,那就是安身做的好。安身完毕了怎么办?要立命,人生要有所追求,不然你要那么多东西做什么呢?每一个人手上都有那么多钱,什么都有。航空母舰,上天入地什么都有,那你还要追求,要追求立命、追求不朽,耶稣基督讲的永生,儒家讲的不朽,道家讲的是什么?长生不老。人要追求这个,佛家讲什么?成佛,跳出六道轮回,不要转世变成畜生,不要变成饿鬼,甚至不要变成地狱,你连天都要超过了,不轮回了,永远在不变的地方。每一个先知、智慧者都是给我们一个目标。作为上帝是得到永生,跟随耶稣的得永生,要能够不朽,要能够成佛,其实都是一样的,真正理解了以后,你就了解了,其实都在一杯茶里面。

有些人信基督,说:我信基督教,这个拜过的鸡鸭我不能吃,我不能拜偶像,我是很想拜师,很想跟你学,可我是基督徒,不能跪拜,这些都真正是不通的,没有喝杯茶的,这个就是迷信。我是学佛的,我不能够到教堂里面去,我是吃斋的,不吃肉,不是这样的。这个都是不对的,都是执着,佛教里面要破执着,就在这里,就是不要那么的迷。喝茶也是一样,不要玩物丧志,不要为了喝茶而喝茶,我们是以茶入道,以茶悟道,透过茶来领悟到什么叫做安身?怎么样立命?这是重要的,那你说喝咖啡就不行吗?也可以,但咖啡比较难悟道。就好像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要去罗马了,要找一条路比较方便,好走的路,你坐船去,晕船晕了一大波,一到罗马已经晕了,睡了好几天又回来了,那很笨,你选择不对。你要选择比较好的,比较适合你的。你要去布达拉宫拜佛,坐飞机去高山反应被急救送下来,布达拉宫都还没有进去,你已经送到医院急诊室了,那不是很笨吗?你要去可以坐青藏铁路,慢慢去,路上慢慢地到,然后氧气筒弄一弄,到那边还好,你要懂,这个选择很重要,这就是智仁勇要应用上了。

所以儒家思想它不仅仅要我们去追求安身,还要我们追求立命,立命是怎么?不仅仅要追求感官的生活,还要有心灵的满足,不让你不吃不喝,天天在辟谷,饿死了,那怎么办?不行的,该吃饭的时候还是要吃饭,只是要恰到好处,不要为了减肥几天不吃,瘦成排骨一样,那不行的,三十几公斤,那很笨,是不是?有牛排吃照吃,吃完再去运动,跳跳有氧舞蹈,又减下来了,感官也要享受,也要保持心灵的智慧,所以这个就是一个人很重要的智慧。感官的生活儒家没有让你完全克制掉,没有说弃人欲,完全弃人欲。为了存天理,把人欲全部屏弃,不是,调和到刚刚好,了解吗?每一个人不一样,所以儒家思想重视安身的问题,如果没有你这个身,你还立什么命?身子都没有了,立什么命?那是虚无的,谈心灵的欲望就变成空谈了,生活都成问题,你活不下去还谈什么心灵?这是儒家很重要的思想,重视现实也重视理想。所以我的一本书《中华茶艺学》,序文滕军教授帮我写的,你看看我的字里面特别提到,茶艺是一个既重视现实,又追求理想的,没有现实哪有什么理想?你怎么样现实立得住又有理想很重要,这就是这里讲的,要中庸之道。

安身立命很重要,格物致知,从茶里面来追求它的知识、真理,能够把知识变成智慧,变成智者,有了智慧,你又要有仁慈之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最后你还要去笃行,这个笃行要有勇气,要坚持下去,要勉强下去,要一辈子把这条路走下去,那你就能够有成就,能不能到达目的,不一定要求到达,靠近就好。所以,最美的,你喜欢的什么王菲呀,你不一定要得到她,有一天你靠近她,最多跟她拍一个照,就满足了,就好了,是不是?何必一定说我要跟她在一起?可能真的在一起以后,天天打闹,家暴呢!过去不是有家暴吗?所以靠近就好,很近的看一看就好了,拍一张照就好了,这个就是聪明的人。所以向茶靠近,就是向完美靠近,不要陶醉于茶中美丽的陷阱,你陷下去很苦的,在陷阱外面看一看,看看里面搞一些什么名堂,搞一些什么鬼,看看很愉快,笑嘻嘻的,闻一闻茶香就溜了。所以这个是安身立命,格物致知。安身立命,很重要的就是茶儒一体的追求,不要玩物丧志,所以以清为安身的标准,清廉、俭朴、简单,致清导和,精行俭德,勇者的表现。



  
上一篇【哲学家茶座第16讲】哲学家茶座第十六讲——佛教革新视域下的茶与茶文化(文字)
下一篇【第十八讲哲学家茶座录音文字整理】茶会、茶事和茶沙龙:中国、日本和欧洲的典型聚会 喝茶方式的文化比较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