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南:中国茶哲学中的“三教合流”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从一句话来概括儒释道三家茶哲学就是:“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它们是凭借不同的路线,经过不同的道路,达到一个共同的顶点,就是中国哲学的顶点。中国哲学要达到的顶点就是人与天地通、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这是中国哲学的理想,茶是其中一条途径。
“三教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主题。我们讲它分别的时候,只是从大的方面来定义。儒家内部也讲“德、智、体”三方面,释家内部、道家内部都讲,只不过他们侧重点有一些差别。都讲“德、智、体”是一体的。但是工作中有重点,我不可能把每一家各个方面的事都做好,只能侧重一方面,所以导致他们的特色。他们的茶也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虽然三教论茶的立足点不一样,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达到“人与天地万物的相通”、“人与天地万物一体”。所以我个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见解就是,“儒、释、道”都只是路径,只是不同的途径,要达到目标是一样的。就像登珠穆朗玛峰,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登到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但是路可以不同。所以儒、释、道三教是三条路,目标是相同的。
三家的茶哲学有没有一个高低层次的问题?这就如我们现在对德智体三方面的理解一样,我们很难说,德就不重要,或体就不重要,只有智才最重要。我们只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偏重某一方面,有些人以德见长,有些人以体见长,有些人以智见长,如果我们要分高低却很麻烦。比如有些人,我们做学者的人当然要以“智”为中心。可是有一些人,比如干活的人只需要体力好就可以,所以我们很难说区分出一个高低出来。我刚才讲三家茶论的时候,我是不是隐含一个高低?实际上我没有区分哪个高哪个低的。
如果我们认为哲学是西方的概念的话,“道”是中国的概念。实际上我们现在来看,“道”这个层面是要比哲学这个层面更高一点的层面,我个人这么理解。刚才你说到只是一个路径,只是对禅师们来说怎么谈茶都是一个方便法门,这是没错的。因为禅师的最高追求是成佛,道教的最高追求是成仙,儒家的最高追求是成圣。所以喝茶只是成佛、成圣、成仙的一条道路,所以我始终认为它是条道路而不是终极目的。而且我们谈茶的时候可以谈茶哲学,假如我们这个会场是谈酒文化的,又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无论是茶、酒,都是路径,都是“路”,都是我们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不是山峰。所以你这个想法是对的。
我的见解是不是茶决定人品,而是喝茶的人有多高,这茶就有多高,是喝茶的人决定茶的高低,而不是茶决定喝茶人的高低,禅师喝茶和农民喝茶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喝茶的人不同,而不是茶不同。就像经典的问题,中国的经典永远比你高,不是你读它有多高就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