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我所李萍教授应邀参加“物与文:首届‘东亚物质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文/图:人大茶哲所

 

    6月11日,“物与文:首届‘东亚物质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新楼会议室召开,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主办,近二十名学者参会,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高校,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李萍教授应邀参会。

    在主题演讲环节,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做了题为“至灵卫物:艾草所见古代知识生产的主客二元结构”的精彩报告,他思考的问题原点是艾草如何进入古代知识体系之中,阴阳哲学使得中国古代时间呈现整体结构,但具体实物通常都是个别的,只有确认某个实物的整体性,才能对它做出合理的解释。由此出发,刘教授对艾草的植物属性、药用价值以及精神内涵分别做了解读,指出艾草成为人的意向性对象,获得了通神的功能。

    在论文报告环节,共有八位学者宣读为研讨会撰写的原创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晓明副教授的“明历大火与十七世纪的中日瓷器贸易——基于近世江户遗迹出土的青花瓷”、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谈晟广研究员的“《易经》东传与日本创世‘苇牙’考”、青海师范大学梁霞副教授的“佛顶骨舍利在西域的流转及传入中原考”、复旦大学周菲菲教授的“日本工匠文化中器物神崇拜的中华文化根基”、清华大学孙彬副教授的“金日磾孝子传图研究”、清华大学博士生褚红丽的“东亚视域下的七支刀形制及文化内涵探析”都通过分析某个具象事物探讨背后的机理,充分展现出新物质主义在国内学界的影响。

刘琳琳教授是本次研讨会的召集人,也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镜影剑光:中华文明圈视野下的日本金属文化史研究》主持人。她提交的会议论文题目为“从中日金属文化透视物质文化”,被点评人誉为“物质文化论纲”,通过批判近代哲学并引入当代哲学新视角对物质文化进行了学理剖析,提供了认识东亚文化共同性的独特立场,获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fc9864af6ed41a809b3989fc87435aef.jpg图1:叶晶晶博士在报告中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叶晶晶博士提交的会议论文题为“青花瓷在日本茶道中的传播及其原因考察”,重点探讨了千利休前后的一段时间从中国输入的青花瓷如何从生活用具、茶会辅助用具再到茶会重要用具的演变历程,并进行了深度分析。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李萍教授作为点评人,对该文的立意设想和文献梳理工作做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青花瓷具有的功能和审美情趣能否被接受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需要注意日本制瓷业和茶叶加工工艺也在独立发展并争取茶头的接纳,这样的内部力量传导也会构成无法忽视的因素。

 1f813e412adea97afb9436e8057b9d0e.jpg图2:李萍教授在点评中

茶道的研究有多个面向,如作为实物的茶、作为物质的茶具、作为生活方式的茶礼、作为审美的茶空间等等,都需要我们的关注并做出有深度的学理剖析,只有多学科成果的相互交流,才能增进具有持久学术影响力的独立研究份量,在拓展茶道研究视界的同时深化茶道研究的理论内涵。


  
上一篇我所应邀参加英德红茶品牌推介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