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金永丽:印度大吉岭地区有机茶叶种植理念与实践探析——以拉贾•班纳吉的玛卡依巴利茶园为中心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印度近现代史。该文为中国人民大学一般项目“印度茶业史”(项目编号:2016030086)阶段性成果,全文刊发于《农业考古》2024年第2期。感谢作者的信任,得以在本研究所的网站、微博、微信公号推送,以飨读者!

 

 金永丽


自1980年代起,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对品质生活的需要,有机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消费者对有机茶叶的需求,斯里兰卡、印度和中国等国的少数茶园转向有机茶叶生产。截止目前,全球有机茶叶的消费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中国国内的有机茶叶市场也很大,印度和斯里兰卡国内的则很小。发达国家有机茶的进口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约75-80% 的有机茶叶出口到美国、德国、法国、丹麦、英国、日本和荷兰。三年疫情并没有阻止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王佳懿和江可懿在《〈德国茶叶市场年报〉解读与启示》一文中指出,德国有机茶消费不断增加,从 2020 年的 9%上升至2022年的15.9%[1](P78)。尽管有机茶的消费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它在茶业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2015年登记的有机茶仅有7.5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1.3%。2015年中国有机茶叶产量为4万公顷,印度超过1.4万公顷,中印两国生产的有机茶叶合计占世界有机茶叶总产量的73%[2]。中国主要向日本、欧洲和美国出口有机绿茶,印度在世界有机红茶的生产中领先。

印度茶业本是英国殖民者创立的,其与海外联系一直很密切,大吉岭和阿萨姆地区生产的茶叶更是名声远播。大吉岭县是印度西孟加拉邦唯一的山地地区。大吉岭在19世纪被称为女王的山丘(The Queen of the Hills),19世纪中叶这里是英国军人及其家属的健康和教育中心。大吉岭茶叶种植始于1850年代,本文重点考察的玛卡依巴利茶园则建于1857年,是大吉岭地区最早建立的茶园。大吉岭每年的茶叶产量虽然只占全球产量的0.5%,但却因为其独一无二的环境条件和风土,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茶之一 [3]。2004年大吉岭茶成为印度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GI)。根据印度茶叶委员会(Tea Board of India)的数据,该地区有茶园17,500公顷,每年的茶叶产量约有1000万公斤。这里有登记茶园(即可以使用大吉岭的地理标志的茶园)87个,还有很多未登记的小茶园。不过根据《第三极》(the Third Pole)的记者古尔文德·辛格(Gurvinder Singh)的报道,截止2021年7月17日,大吉岭地区的茶叶产量已经降至8,800吨,即880万公斤,茶园数量也因为合并和关闭从87个减少到74个。在大吉岭地区,越来越多的茶园开始转向生产有机茶叶,或者出于发达国家市场的需要,或者出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约有50家茶园进行有机茶叶的生产,其余要么采用传统生产方式,要么部分转向有机化生产[4]。

在印度大吉岭的有机茶园中,拉贾•班纳吉(Rajah Banerjee)经营的玛卡依巴利茶园(Makaibari tea estate)最为引人注目。它是印度历史最悠久、最受尊敬的茶叶种植园,也是印度人最早开始经营的茶园。使该茶园声名显赫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1988年就开始转向有机茶叶种植,是印度最早开展有机茶叶种植的地方,第三个原因则与该茶园生产的茶叶品质有关,或许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其前所有者拉贾•班纳吉很擅长宣传自己的产品和自己的经营理念。由于知名度高,玛卡依巴利生产的 “帝国银针”经常卖出极端高价。2005年英国王室为“帝国银针”每公斤支付20万卢比,约4500美元,文莱苏丹为此支付的更多,每公斤约25万卢比(约5700美元)[5](P204)。

尽管印度茶业有很强的海外影响力,大吉岭地区也是印度有机茶叶生产的核心区域,但我国学者关注的却不多。学界对大吉岭地区的茶叶种植,特别是其有机茶叶种植关注很少,对印度有机茶叶种植的理念与实践关注则更少。陈宗懋先生在《世界主要产茶国有机茶生产的发展现状与主要技术》里谈及印度有机茶叶的产量、有机茶园的营养施肥和有害生物防治,不过只是简单提及,并没有做深入分析[6](p41-43)。截至目前,笔者尚未发现有国内学者对拉贾•班纳吉及玛卡依巴利茶园有机茶叶的种植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介绍,本文的写作可以填补一些空白,希望本文对业界理解印度大吉岭地区的茶叶种植和理念有一定帮助,为我国的茶叶生产与贸易提供借鉴。


8014da8a8bb5f6b724b637c283c54743.jpg

玛卡依巴利茶园位置图

 

一、拉贾•班纳吉与玛卡依巴利茶园

玛卡依巴利茶园位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县的的库尔松地区(Kurseong Darjeeling)。玛卡依巴利茶园的开创者是英国人萨姆勒上尉(Captain Samler)。他于1852年建立起该茶园,并在去世前一个月将茶园卖给印度人G.C.班纳吉(G.C. Banerjees)。拉贾•班纳吉是G.C.班纳吉的第四代孙。拉贾•班纳吉或许是大吉岭地区名气最大的人了。他早年在伦敦大学读书,出过书,拍过纪录片。绝大多数的茶园所有者都不住在茶园。拉贾是少数常住茶园的茶园主人。住在茶园使得他可以关注茶园和世界顶级茶叶的日常经营。玛卡依巴利茶叶种植园有550英亩大,覆盖7个村庄,周围是原始森林、草地和灌木,有大量的动物生活在其中。茶园受到森林的滋养,森林则赋予它神奇的味道。玛卡依巴利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贸易认证的茶叶种植园。该茶园每年生产约10万公斤茶叶。大吉岭茶的平均价格在每公斤970至1050卢比之间。而玛卡依巴利茶园卖出的茶叶价格约为每公斤3000卢比。

有一则神话描绘了玛卡依巴利如何成为大吉岭第一个茶园的故事:在公元3世纪有一个老妇人,她有一个神奇的杯子。每天从早到晚会有很多人到她那里买茶喝,茶杯里的茶永不干涸。所有喝过老妇人茶的人们都心想事成,烦恼也消失不见。排队买茶喝的人越来越多。老妇人越来越受欢迎。老妇人把买茶的收入分给了穷人和有需求的人,只留一小部分维持家用。老妇人受欢迎的消息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非常嫉妒,派人去没收老妇人的杯子。在拿不到神奇杯子的情况下,皇帝把老妇人扔到漆黑的地牢里。一天晚上,月光穿透了地牢,老妇人飞出了西藏,在喜马拉雅山上空搜寻了1500年,最后于1859年在大吉岭地区找到了理想的落脚地。这就是玛卡依巴利作为大吉岭第一个茶园的故事[7]。


5a42a07702f69537475ab2d67f6e66db.png

大吉岭茶叶的Logo


二、拉贾•班纳吉的有机茶叶种植实践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土壤侵蚀和土地质量下降,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能源过度消耗和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有机农业还能帮助农户提高收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拉贾•班纳吉因目睹农夫在茶园施药导致猫咪死亡,决定不再给茶树施肥和打药。他于1988年开始办有机茶园,放弃为了产量最大化而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做法。他认为化肥和农药会破坏茶树生长的有机环境。他相信大自然不需要外在的帮助去维持生态系统,农业病虫害只需要大自然用自己的方式来治理,比如七星瓢虫、赤眼蜂、黄蜂等等。玛卡依巴利茶园采取的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地面覆盖法(mulching)。覆盖措施可以在降雨时防止水土流失,在干旱时防止水分蒸发,还可以减少除草的费用。

拉贾向茶园成员宣扬健康的土壤就是健康的人类的理念,他说:“土壤是有灵魂的,我们一直在培育这一灵魂。”[7] 蚯蚓被看作是土壤最好的改良者。蚯蚓的食物是细菌,它吞食病原体、厌氧细菌和真菌,后三者都对土壤有害。哪里的蚯蚓越多说明那里的土壤越健康。适宜蚯蚓生长的环境很容易打造,它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废物中有氧细菌的最佳生物。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为它们创造友好的环境,用有机废物滋养它们。玛卡依巴利茶园有大量的覆盖物,累积超过60年,所以引进蚯蚓生态效果很明显。

不仅仅是土壤,拉贾•班纳吉希望玛卡依巴利茶园的整个生活方式都是有机的。为了使整个茶园的生活方式变得有机化,他带领茶园员工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印度的养牛文化兴盛。当地有1000多头牛,每年产出大约1200吨牛粪。茶园使用牛粪做堆肥。此外奶牛每天还产生3000升牛奶,可以满足当地人的营养需求[8](p60)。拉贾•班纳吉在茶园大力推广使用沼气。使用沼气既可以满足家庭主妇做饭的燃料需求,也可以减轻家庭妇女的负担和洁净环境,还可以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可谓一举多得。

除此之外,拉贾•班纳吉还鼓励茶农种树。他要求每家每户种25种本地树木以扩大植被,而且要求这25种树中必须有竹子和果树。拉贾之所以鼓励种竹子是因为竹子在当地人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茶树苗圃种在竹架下,婴儿在竹子做的摇篮里长大,畜栏是竹子做的,采来的茶叶是装在竹筐里的,人死后尸体是放在竹堆上烧的或者装在竹子做的棺材里的,祈祷用的、上面装饰着各种颂词的旗杆也是竹子做的,不一而足[8](p64)。

对有机生活方式的追求给玛卡依巴利茶园带来了很多方面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有机农业带来了生态平衡,森林变得繁茂,物种增加,鸟儿在林间鸣唱,昆虫和蝴蝶使得游客眼花缭乱。由于植被增加,当地的水土滑坡现象减少了。所有这些都是生态环境趋于改善的表现。拉贾自豪地说:“来看看我们玛卡依巴利有什么吧,我们不仅仅有茶。我们有2只老虎,3只黑豹,大黄蜂在林间飞舞,三条河流在茶园流淌。”[8](P34)玛卡依巴利的改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专业和环境保护人士过来参观学习。


f3cbbe6687bbb8b3d4bc667ff7c1a3c5.jpg

玛卡依巴利茶园景色


三、拉贾•班纳吉有机茶叶种植的思想来源

拉贾•班纳吉有机茶种植的最主要思想来源是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的思想。斯坦纳1861年2月生于奥地利的克拉杰维科(Kraljević, Austria),1925年3月30日在瑞士去世。他是知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灵智学(anthroposophy)的创始人,于1912年创立了灵智学会。1924年6月斯坦纳在现波兰西部的科伯维茨(Koberwitz)做了6场报告。在报告中,斯坦纳阐述了他的整体农耕理论(holistic vision of farming)。他认为耕作应与天体运行相契合,农场作为一个整体应是有机的,应是自我滋养的封闭体系。斯坦纳认为自然力正在衰退,而制作堆肥、粪肥和生物动力制剂都应有助于恢复自然力。他认为土壤和动植物的健康有赖于自然与宇宙创造力和塑造力的结合。他的系列报告构成了生物动力学和天象观测耕作法的理论基础。

杰夫·科勒认为斯坦纳关于有机农业的思想受到了印度古老经典《吠陀》和《薄伽梵歌》的影响。斯坦纳著有《薄伽梵歌和西方》(Bhagavad Gita and the West)一书。《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而《薄伽梵歌》则是印度经典中的经典。科勒认为印度的生物动力学观念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 ,生物动力学的核心理念与《吠陀》里描述的农业实践是相契合的。《吠陀》提供了对于自然世界的综合性看法。《印度教徒报》(The Hindu)一位记者认为印度农民都是按照耕作历法来做的,他们知晓宇宙星宿的运行规律,了解后者对作物的影响,并利用这种影响开展农业活动。 《吠陀》认为五元素构成了宇宙万物。所谓五元素由风、火、水、地和第五元素以太(ether,与前四个物质元素相对应)构成。正是这个第五元素,即以太弥补了四元素之间的裂痕,维护了宇宙秩序。斯坦纳认为以太是不可解释的,但却是生命的承载者[5](199)。

拉贾•班纳吉在英国学习时开始接触斯坦纳的思想。拉贾•班纳吉在大吉岭地区开展有机农业实践之后,曾亲身探访过斯坦纳的活动地点,重新阅读斯坦纳的书籍,审视他的农耕理论,感觉受益匪浅。他认为斯坦纳提出了最高级别的有机农业形式,他不仅关注地球,还关注地球之外的太阳、月亮和整个宇宙星球。斯坦纳的思想促使拉贾做出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正在地球上做什么?我们从这里会到哪里去?拉贾认为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

拉贾•班纳吉同样相信农耕的时节应该顺应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据此,玛卡依巴利茶园的顶级茶叶“帝国银针”(Silver Tips Imperial)在满月前后采摘。根据生物动力学理论,月亮和星球影响根部、叶子、花朵和果实的生长,就好像月亮的盈亏影响潮汐的变化一样。最大的潮汐出现在满月之时。茶树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其中茶叶水分含量达78%——这样来看,茶叶生长受月亮影响不是没有道理的。玛卡依巴利茶园的生产经理认为这是宇宙的魔法。他认为新月时水分都往植物的根处走,所以此时适合收获土豆和胡萝卜,而满月时最适合茶叶采摘。玛卡依巴利茶园生产的“帝国银针”一年采摘五次,最早一次的时间是在3月底,正值“印度春节”霍利节(Holi)期间。拉贾•班纳吉解释说这一时节恰逢外在力量与精神-灵魂的融合,他试图用这种方式解释“帝国银针”的独到之处:“过去、当下和未来都融合在茶杯中。”[7]

拉贾•班纳吉创办整体有机茶园的实践也从圣雄甘地的思想中获得灵感。甘地不管是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还是在他对未来印度发展之路的探索中,都把个人和民族的精神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他相信村社的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可以帮助印度人实现精神完善,而只有这样,印度的独立才有意义。甘地指出:“……此处定义的经济自给自足是一条人人都必须遵守的宗教纪律……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人,应当学会即使不使用在今天看来是必需品的许多东西,也能生活得很好。经济自给自足是唯一一门与谦恭及博爱的法则相统一的学说。”[8](P5)为了满足村民做饭的燃料需求,甘地倡导使用沼气作为可再生的、无污染的能源。牛粪加水生发沼气,牛粪还可以做堆肥使用。为了追随甘地的思想主张,拉贾还去甘地家乡甘地纳伽尔参观访问。“只有深入茶园,接触土壤才能真正过上可持续的生活”——拉贾的这一理念与圣雄甘地的哲学理念可谓一脉相通[5](P211)。

拉贾•班纳吉对日本哲人和农人福冈正信博士(Dr Masanobu Fukuoka,1913-2008)的思想和实践也推崇备至。福冈正信生于日本爱媛县,毕业于岐阜高等农林学校,他1988年荣获印度的最高荣誉奖和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的菲律宾的麦格塞塞奖(社会贡献奖),其著作《一根稻草的革命》(The One-Straw Revolution)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出版。他经常被引用的话是:“耕种的最终目的不是作物的生长,而是人类的培养与成长。”[5](P56)他的做法是将水稻秸秆和其它所有作物的废弃物都原地回收作为覆盖物。他开展无除草剂的谷物种植,致力于使用混有树木种子的粘土做成“粘土丸子”推广绿化。他倡导的做法被称作“自然农耕”或“无为农耕”(natural farming or do-nothing farming)。拉贾赞赏福冈正信把间作作物的废弃物作为覆盖物的做法,认为这是一种简单有效、可以改善土壤与环境的做法。拉贾亲自到日本参观学习,并邀请福冈正信到玛卡依巴利茶园访问,可谓惺惺相惜。

拉贾既善于学习、也善于推销自己的理念与自家茶园的茶叶。他通过写作和接受记者采访等方式把自己的理念宣传出去,他到德国、波兰和日本等地参加展览和参观,与国际有机组织密切交往,参加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多国举行的茶叶贸易活动,这些都使得他本人和玛卡依巴利茶园的茶叶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知名度。他与各国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也扩大了其理念与实践的影响力,一些大学的学生会到玛卡依巴利茶园开办工作坊,写文章分析玛卡依巴利现象[2]。


余论:玛卡依巴利有机茶园面临的问题及其启示

打造有机茶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茶叶产量下降。虽然也有人否定这种说法,不过至少在最初3-4年产量一定会下降的,一旦土壤恢复生机并变得可持续,茶叶产量会缓慢回升。玛卡依巴利茶园转向有机生产的经历就是这样的:采用有机生产方式的第一年茶叶产量下降了30%, 4年后稳定在减少15%的产量上。有机茶叶卖出的高价弥补了产量下降带来的损失。比如第一年茶叶价格上涨了40%,实际上消费者为更好品质的茶叶支付了更多的钱,所以整体而言打造有机茶园的努力带来的是正收益[5](188)。瑞典乌米大学(Umea University)的学生2017年对玛卡依巴利茶园的调查证实:由于环境的改善,茶园工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了[4]。

茶叶产量下降可以靠更高的价格弥补,但茶园面临的其它现实问题就比较难解决了,比如气候、劳工和当地的政治分离主义问题等。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异常深刻影响着当地茶业的发展:气候变暖,白天气温更高,夜间气温难降,这些情况必然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再比如季风雨姗姗来迟的现象越来越成为常态。由于大吉岭地区位于山区,灌溉不易,如果天不作美,会对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产生巨大影响。根据大吉岭茶叶研究与发展中心(Darjeeling Te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的调查研究,从1993年到2012年,当地的气温升高了0.51摄氏度,降水量减少了1525毫米 ,相对湿度减少了16.07%[4]。

另外,大吉岭地区的茶园用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茶叶采摘季节没有足够的工人从事采摘活动是目前印度茶园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由于茶园可以提供的工资比不上工人的预期,再加上生活成本上升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工人到茶园之外寻求工作机会。各茶园采摘工人的人数缺口从10到50%不等。由于生产成本高企,茶园主人不愿轻易满足茶园工会提出的涨工资的要求,当地面临的用工不足问题很难解决。当地茶园的用工问题或许可以通过改变经营结构获得解决,但这却是最难走的一条路。即使是“亲民”如拉贾·班纳吉也不愿意把茶园股权分给茶园工人。由于儿子们不想接手他的茶园管理工作,2014年拉贾•班纳吉把玛卡依巴利茶园近90%的股份卖给了总部位于加尔各答的卢克西米集团(Luxmi Group),该集团在阿萨姆和印度东北部地区拥有17个茶园,每年出产的茶叶有1500万公斤。卖出茶园之后拉贾•班纳吉继续做茶园的管理工作直至2017年,这一年他把茶园的最终管理权交给了卢克西米集团的卢德拉·查特吉(Rudra Chatterjee)。

当地的政治分离主义运动一度对茶园经营产生了很大影响。当地的廓尔喀人(大吉岭地区茶园的劳工很多都是廓尔喀人)希望从西孟加拉邦分离出来,建立一个独立的邦。由此引发的抗议活动一度影响到茶叶的采摘和运输贸易等活动,对大吉岭地区茶叶生产和经营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拉贾•班纳吉对有机茶叶种植理念和实践的探索是非常宝贵的,但是他面临的现实困难却是不容回避的。在大集团掌控印度茶业的背景下, 拉贾•班纳吉的理念和实践坚持下去并不容易,否则他也不会把茶园卖出去。根据记者调查,大吉岭地区大部分声称转向有机茶叶生产的茶园,真正采取有机生产方式的只有5%[4]。不过我们还是心存希望,毕竟全球化带来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对茶叶需求的高端化会给有机茶带来发展空间。王佳懿和江可懿对德国茶叶市场的分析表明,我们并不缺市场、缺的是开拓和探索,文章述及疫情三年德国有机茶销量不断增加即是很好的例证。鉴于中高端消费者对茶饮精神内涵的追求,以及对异国茶和新式茶饮的探索, 我们在开拓茶叶出口市场时应当进一步挖掘、传播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利用独有的历史文化讲好中国的茶叶故事,从而提高中国茶产品的吸引力和附加值。拉贾·班纳吉就是一个非常擅长推销自己及其茶园文化的人。开拓有机茶叶种植的理念与实践是我们可以从拉贾•班纳吉在玛卡依巴利茶园的实践中学习到的。


[参考文献]

[1] 王佳懿,江可懿.〈德国茶叶市场年报〉解读与启示[J],中国茶叶加工,2023(2).

[2] HAJRA N G. Organic Tea: Global Market and Forecast Sales[J]. Journal of Tea Science Research, 2017, Vol. 7, No. 11.

[3] The Makaibari Estate[OL].[2024-02-16] https://makaibari.in/pages/estates.

[4] Darjeeling tea goes organic. [OL]. [2024-02-16] https://www. thethirdpole.net/ en/food/darjeeling-tea-organic/..

[5] KOEHLER J. Darjeeling: A History of the World’s Greatest Tea[M]. London: Bloomsbury, 2015.

[6] 陈宗懋. 世界主要产茶国有机茶生产的发展现状与主要技术[G]. 中国茶叶学会2001年年会会议资料,2001(12).

 [7] An Interview of Rajah Banerjee. [OL].[2024-01-24].https://www. vahdamteas.com/blogs/news/an-interview-of-rajah-banerjee-the-man-who-quit-oxford-for-makaibari-tea.

[8] BANERJEE R.The Rajah of Darjeeling Organic Tea[M]. Dehli: Foundation, 2008.

 [9]海默•劳著.甘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上一篇陶德臣:近代中国茶叶商帮群体概貌
下一篇返回列表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